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 (2 / 3)

「這麼有信心?」呂兗問道。

「州軍中有禁軍老卒,兒與他們談過。」呂琦道:「其實,關北道諸州最初也是這個模樣,胡風熾烈,腥羶遍地。但聖人堅持教化三十年,終見成效。河北、遼東的很多官吏,都出身關西經學,有些人祖上甚至是党項、吐蕃、回鶻,但你看他們現在的談吐,文雅隨和,處事忠正,已然是華夏子民。」

「大郎有這番見地,倒教為父羞煞。」呂兗嘆道:「你有自己的想法,這很好,為父也不好多說什麼。或許,這樣做更好吧。聖人讓種夫子當遼東道學政,用意頗深,學政多半不是他仕途的終點。你既拜在他門下,便努力實現他的抱負吧,對自己也有好處。」

「兒受教。」呂琦應道。

呂兗看了看四周,指若茫茫雪原,問道:「這些地都開墾出來了嗎?」

「大前年還是萬勝黃頭軍的軍營,前年就開闢出來了。」呂琦說道:「來了不少曹人、宋人,種地是一把好手。建極七年畝收六七鬥,八年畝收就上一斛了,多的有一斛三四鬥。村人皆言,今年若無災無害,畝收一斛半不成問題。」

「好肥的地!」呂兗嘆道:「如此,州府也能喘一口氣,不用貼補移民了。到了建極十年,府庫或可略有盈餘。」

其實營州開發的時間也不短了。

契丹時代便有一定的基礎,耶律阿保機是真將其作為錢糧基地來打造,遷移了不少渤海人過來,當地本身也有大量從河北逃過去的軍民。自李存孝收復營州以來,朝廷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大開發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再發展下去,營州將成為關外第二,僅次於安東府—好吧,或許是第三,因為渤海上京龍泉府很顯然比這兩處都要富庶。

「呂家子弟在營州如何?」呂兗又問道。

呂家主要分佈在幽州、滄景兩地。從去年開始,有一部分家貧的遠宗子弟移民到營州。雖說關係略有些疏遠,但到底是本家,呂兗還是很關心的。更何況兒子在這邊,維持住關係,有族人照應總是好的。

「在柳城縣的都安頓下來了。」呂琦說道:「朝廷明年要設徒河縣(今北票市東北),是為營州第七縣,聽聞給地給得多,有些人便去那邊安家了。兒還沒去過,不知情形,慚愧。」

「無妨。」呂兗說道:「契丹已平,七聖州為營州北藩,徒河縣算是內地了,料無大礙。」「也是。」呂琦點頭道。

其實真的安穩嗎?也未必。七聖州去年還有叛亂呢,也就被鎮壓下去了罷了。契丹大汗耶律億尚在,不消滅此人,七聖州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穩,撐死了也就護聖郡王就藩的護聖州一地好些罷了。

不過他也知道,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聖人在,一切風浪都會平息,七聖州最終會成為真正的國之藩屏。

是的,呂琦對聖

人有著極強的信心,或許也是他內心的期望。

******

與兒子分別後,呂兗、範文達、盧鶴年一行人繼續前行。

他們向東越過冰封的遼河,經過十天的跋涉,於二月十三日抵達了瀋州理所瀋陽縣,宿於城南的驛站。

瀋州郊野馬蹄聲陣陣。

定居瀋陽的府兵大爺們,或許「沾染」了契丹人的習性,穿著皮裘,騎著駿馬,手持角弓,追逐著慌不擇路的野鹿、黃羊、狍子,進行著規模浩大的圍獵活動。

「關北人喜冬季打獵,沒想到遼東人也這般。」範文達看著萬馬馳騁的熱鬧景象,心中激動,因為中原很難見到這種活動,讓他想起了久違的家鄉。

盧鶴年淡定地看著,偶爾與宮廷衛士們閒聊幾句。

宮廷衛士要麼是禁軍老卒,要麼是勳貴子弟,要麼是蕃邦質子、奴部丁壯,對打獵並不陌生,也非常喜愛。

「府兵散則為民,聚則成兵,一年之中,也只有冬閒時可集中訓練了。」有宮廷衛士說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