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八十三章 海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三章 海港 (2 / 3)

“光新羅僧就有數十,那麼到底有多少新羅人?”邵樹德問道:“文登縣戶籍上人口很少……”

“回殿下,新羅人之數目,實難統計,亦未入戶籍黃冊。”王師魯道:“新羅王專門派了賣物使常駐赤山浦,徒眾逾萬。幕府亦在赤山浦常設勾當新羅所,遣一押衙常駐,管理文登縣新羅民戶之事,主要是為了收稅。上次契苾將軍攻登州,新羅人還徵集了千餘丁壯,打算救援登州來著,行至半路,聽到的都是敗仗訊息,於是又跑回去了。”

邵樹德大笑,道:“僑居新羅民眾,儘快點計清楚。那個什麼賣物使,讓他來見我。對了,赤山浦可有船隻修造場所?”

“自然是有的。”王師魯說道:“工匠主要是新羅人,亦有日本人。”

臥槽!邵樹德感覺自己是個從西北山溝溝裡出來的土包子,對外界太不瞭解了。而淄青節度使李唐賓,唉,常年在外打仗,估計對地方上也不太清楚,基本都是刺史自治了。

“新羅院相近有天門院、赤山院,僧眾有曾至日本者,日本亦有僧人來此寺廟。開成四年(839),日本國有使者運七十斛米來朝貢,也是在此上岸,但日本人不及新羅人多。”王師魯說道。

“哦?何也?”邵樹德問道。

“因為新羅人勢大,日本商人便是想售賣貨物,也得看新羅人答不答應。一般而言,日本貨物多由新羅人轉售。”王師魯回道:“日本、新羅皆小國,但小國也有強弱之分。目前看來,似乎日本不及新羅。”

邵樹德點了點頭。

王師魯不知道日本、新羅的實際情況,他只是依據登州境內新羅人的強勢來判斷,自然失之偏頗。

“新羅、日本貨物,年售幾何?”邵樹德問道。

“不知。”王師魯尷尬道:“勾當新羅所每年繳錢兩萬緡,歷來如此。”

真要收關稅,肯定不止這麼多。兩萬緡就是一個固定數額,定然嚴重失真。

邵樹德以前覺得淄青兵“沒有骨氣”,“不夠死硬”,太乖了一點。現在覺得,如果淄青武夫也像魏博武夫那麼跋扈的話,赤山浦的海貿生意多半做不下去,新羅商人的貨物早就被搶光了。

這樣也好,以後總是要對外做生意的,把人全嚇跑了也不行。

“我欲在赤山浦設一新衙門,曰海關,專司徵稅。”邵樹德說道。

海關這個詞不難理解,陸地上的關隘本就有收稅職能,海上當然也有關口了。

國朝在廣州有市舶使,由清海軍節度使兼任。市舶使的職責有三:第一、收稅;第二、採買緊俏貨物,壟斷銷售;三、管理外洋商人進獻的貢品。

這三份職責都很有“錢途”。

收稅主要是下碇稅,沒有明確的稅率,按照唐時阿拉伯商人的記載,一般是十分抽三,也就是30%,比宋代中前期10%的稅率高多了。

第二份職責的收入也相當之高。外洋商品嘛,尤其是香料這些,需求量非常之大,但市舶使會代表朝廷,與外商談好價錢,提前買下,然後批發給大大小小的商人,轉手漁利。也就是說,在一些高價值特殊商品上,只有市舶使有專賣權,其他人只能當二道販子。

至於外商進獻的禮品,主要歸皇帝。阿拉伯人很適應,因為他們那邊也有這規矩。

“海關只收一種稅,曰關稅。十分抽二,以吸引更多商徒前來做買賣。”邵樹德說道:“赤山浦是第一個設海關的。那個什麼勾當新羅所的衙門我看也沒必要存在,裁撤算了,人員堪用的併入海關及文登縣,不堪用的打發回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