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貴鄉縣外的農莊別院內,羅紹威難得有時間清淨清淨。
守衛農莊的是羅氏私兵。這是節度使與衙兵們互相妥協之後取得的成果。羅紹威根本信不過桀驁不馴的衙兵,還是自己人可靠。但樂氏父子倒臺的原因之一便是組建節度使親軍,這事相當敏感,若非外部局勢變化,羅紹威很難達成這一目的。
私兵的規模最終被限定為五百人,比起已經膨脹到一萬人的衙兵而言,委實不算什麼。但羅紹威還是很滿意,因為可以稍稍睡個好覺了。
或許有人會說,都這個鳥樣了,還不如不當節度使。
這話對,但也不對。
當節度使固然風險巨大,但好處也是不少的。
最大的好處便是家族地位、影響力的巨大提升。提升所帶來好處是全方位的,地方權力、商業利益等滾滾而來,能在短時間內奠定一個家族的根基。
羅氏非大族,節度使帶來的好處立竿見影。
站在羅氏家族的角度來講,他們也不希望如今正在爆發的戰爭持續下去,這是真事。
相衛二州拿回來後,羅家得到的好處有限,而壞處卻一大堆。
散盡家財發軍賞的事情還沒過去多久呢,好不容易撈了一筆錢,回了一大口血,這就又要發賞了....
若開支激增,保不齊又要貸錢,甚至動用到家財。對羅紹威而言,攻打相衛完全就是虧本買賣。
不過他也理解軍士們執著拿回相衛二州的想法。
魏博能屹立一百四十多年不倒,任節度使走馬燈地換,長安的天子公卿起起落落,而衙兵依舊,靠的便是團結。
邵樹德這次能切走相衛,下次就能切走澶州、博州,再下一次就能徹底滅了魏博鎮。
衙兵們看得很清楚,不願被這麼一步步玩死,故奮起反抗。
羅紹威理解衙兵們焦慮、惶恐的心情,但不支援他們這麼做,屁股如此,沒辦法。
「大帥。趙、李二位將軍已經上路了。」楊利匆匆走進了後園,稟報道。
「這就好,這就好。」羅紹威的目光落在庭院中的花朵之上,隨口敷衍道。
趙謙滿、李刀奴都是老衙將了,怎麼打仗不需要自己教。
步射、橫衝二都四千衙兵也是精兵,其餘各部也不是善茬,自然能穩住博州局面。
「大帥,王都頭遣人回報,夏人此為聲東擊西、批亢搗虛之策。兩萬夏兵還拿不下博州,大帥只需穩住東線,他便有信心守住西線。」楊利說道。
羅紹威終於不再發呆了。
只見他站起身,輕嘆一聲,道:「都說衙兵跋扈,但大難臨頭之時,還是得靠衙兵死戰拒敵。」
最近一兩年發生的事情告訴他,衙兵與將帥是共生關係。雙方固然有矛盾,但也有利益一致的地方。在面臨強大外敵的時候,內部矛盾可以暫時放一放,守護共同的利益才是第一要務。
夏軍兩路伐魏,這是很清楚的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