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 (3 / 3)

“越王府官署的規制如何?”邵樹德不動聲色地問道。

國朝的親王封爵制度,玄宗朝是一條分界線,前後政策迥異。

貞觀十一年,太宗決定封建。

共封了荊州都督荊王元景、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則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鹹令子孫世襲”。

但大臣們激烈反對,只實行了兩年,便取消了世襲,但諸王外刺制度還繼續施行著,只不過需要遷轉,同時不能世襲了。

玄宗繼位後,廢了此項制度,他將諸王全部軟禁在長安,只遙領刺史。軟禁之地當時叫“十王宅”,現在叫“十五王宅”,北司有個職務就叫“十五王宅使”,負責監視諸王。

封建那會,親王官署編制看得可真叫人眼饞,親王府下轄親事府、帳內府、親王國三個機構。

親王府有傅、友、文學、祭酒、長史、司馬、主簿之類的官員。

三大下屬機構中,親事府有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執仗親事十六人、執乘親事十六人、親事三百三十三人,共369人。

帳內府品秩如親事府,人數稍多,有667人。

親王國,有令、大農、尉、丞、錄事等官職。其中,國令、大農掌“通判國司事”,國尉掌“判國司事”,國丞掌“付事勾稽,省署鈔目,監印,給紙筆事”。

聯絡上親事府、帳內府的典軍、統軍、護軍、別將、校尉及親王府直轄的倉、兵、鎧諸曹參軍事,好傢伙,編制齊全,又掌軍又管民,還能調動州縣兵,一開始還是世襲,妥妥封建。

但玄宗是經歷過政變的,他收權了……

被收權的諸王日子都不好過,有人甚至連王府都沒有,處於被監視狀態,和之前完全是兩碼事。

“回靈武郡王,朝議之後,董昌封越王,親王府有傅一人,從三品;長史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諮議參軍一人,正五品上;友一人,從五品下;掾一人,正六品上;屬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從六品上;文學二人,從六品上……”駱全灌一口氣說了不少有品級的官位。

“還有親事府掌儀衛事,帳內府領陪從事。”駱全灌繼續說道。

“沒了?”邵樹德問道。

“沒了。”駱全灌低頭答道。

邵樹德嗯了一聲,沒說什麼。

和郡王沒有本質的差別!也就是官位多了,儀仗親隨更多了。

邵樹德的靈武郡王府就長史、司馬、掾、主簿之類,全由幕府官員兼著,他們的工作重心還是幕府,這些兼官根本不看重,因為沒有多大意義。

這又不是封建,連封土都沒有,王府官職可有可無,還不如幕職實權在握。

揮手讓駱全灌離開了,邵樹德閉上眼睛思索。

“大王。”裴貞一緩緩靠到他懷裡,輕聲道:“妾覺得,朝臣所定越王府之規制是合適的。若現時便封土建制,則天下立馬分崩離析,於王之大計不利。”

“你這婦人,不想還有這番見識。”邵樹德托起她的下頜,笑道:“也罷,底線都是一步步突破的。先看看天下反應也好,董昌當了這個出頭椽子,希望他撐得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