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二十七章 上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上供 (2 / 3)

“大帥既已有定計,便可擇精兵留守。此四地,需得屯上萬兵馬。若嫌多,亦可徵召橫山党項、陰山蕃部協防。駐軍所需之財貨,可由故道川輸送,然需在興元府設供軍使分衙,駐軍所需之財貨、錢糧,不能由鳳翔鎮或山南西道直接發放。”

這算是考慮得比較全面了。

山南西道不止有漢水,大散水或故道川(嘉陵江)的運輸作用也非常關鍵。該河沿線有興州、利州、閬州、果州、合州、渝州,船運可一直通到興州。

柳宗元《興州江運記》裡提到朝廷在興州的駐軍,因為當地人口稀少,錢糧不足,需從外地轉運,非常困難,於是“……決去雍土,疏導江濤,萬夫呼撲,莫不如志。雷騰雲奔,百里一瞬。”可見國朝花大力氣疏導了嘉陵江上游的河道,使其通航,但應還是不如下游航運價值大。

宋代陸游曾有《自三泉泛嘉陵江至利州》詩,陽平關即在三泉縣。

上游如此,下游就更好了,而且沿途商業相對發達,利於財貨北運。

“果州(南充)其民喜商賈,蜀人喚做‘小成都’,充城繁盛冠東川。”

“地暖氣清,閬州(閬中)地闢人富。”

果州,屬山南西道,閬州屬龍劍鎮,都是很富庶的地方,用這兩地的財富養兵,確實是一個減少消耗的法子。

六月十二,龍劍節度使趙儉帶著親兵到了巴州。

清水驛外,鐵林軍大營連綿裡許。大隊步卒正在出操,喊殺聲震天。

趙儉下了馬,定定地看了許久,隨後嘆了口氣。

他在龍劍利閬四州拉起了萬餘兵馬,核心就是當初帶過去的兩千通塞鎮兵和兩千橫山党項,此後東征西討,多倚賴之。

討完閬州楊茂實後,最近又在積蓄財貨,打算攻西川陳敬瑄。

川中五鎮,即龍劍、遂州、東川、西川、邛南(彭州鎮未設)。除了他龍劍鎮外,其餘數鎮,出身都不太“清白”,要麼是田令孜餘孽,要麼是楊復恭黨羽,趙儉自認手握朝廷大義,出兵征討這些逆藩,名正言順。

但他只有四州之地,實力有所不足,想了想,若能有精兵,或有可為。

至於精兵何來,他只稍稍一想,便把主意打到了京西北諸鎮頭上,但這需要關中實際上的主人邵樹德的同意。

“此精兵也,若能募得萬人,某有信心攻滅東、西二川。”趙儉臉色熱切,恨不得這些兵都歸自己指揮。

“大帥,靈武郡王使者的意思,似是要派質子去夏州。”龍劍節度副使杜知古說道:“此人有大志,尚未吞併關中,便把手伸到了三川。”

“其實無甚大事,便讓吾兒去夏州好了。長孫留於龍州,某戎馬之餘,可悉心教導。”趙儉現在滿腦子吞併鄰鎮的想法,無論邵樹德提什麼要求,質子、財貨,都可以談。

杜知古也覺得沒什麼。主公今年四十四歲,生了五子六女,子嗣眾多。長子今年二十八,長孫也十二歲了,藩鎮承繼方面完全不是問題。

“走吧,去見見靈武郡王。”

彼時邵樹德正與趙光逢飲茶閒聊,討論巴南諸州常見的山間梯田,突聞龍劍節度使趙儉求見,兩人相視一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