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坐在腳踏車後座上顛得屁股疼,吳蘇蘇也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好心的姐姐給她很多糧食,還有鞋子和沒有補丁的衣服!
好心姐姐一一清點給她看了。
好心姐姐還叮囑她說,吃的一定要留給自己和家人,吃飽了才有力氣活下去,才能等到滬上調撥糧食過去救濟他們。
吳蘇蘇決定聽她的。
“好心的哥哥, 我能知道好心的姐姐叫什麼名字嗎?還有好心的大叔,我以後要報答他們!”吳蘇蘇在夜風中找話題。
騎車帶她的青年朗聲一笑,“你運氣好,找到好人家求救,他們家的人可好了,幫助的人不計其數。你嘴裡的大叔是一位抗戰英雄,現在是滬上的大幹部, 你嘴裡的姐姐叫李星星,她呀, 捐了很多錢,做了很多好人好事兒。”
“哥哥跟我說說唄。”吳蘇蘇請求道。
兩位青年原本是上面安排給陳向陽的警衛員和勤務兵,但他說自己不需要,後來就給安排在政府上班,住得很近,算是間接保護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
這麼兩個人自然希望吳蘇蘇是懂得感恩的人,便挑些能說的告訴她。
吳蘇蘇來時走了很久很久,覺得有一天那麼長。
回去卻很快。
外來人半夜進村,當即驚動白天總是東躲XZ、夜間才回家休息的大隊長,看到吳蘇蘇才放下心,“蘇蘇,你這是從哪兒來?兩位同志是誰?”
吳蘇蘇沒說實話:“我出門討飯迷路了,遇到兩個好心的哥哥送我回家。”
大隊長哦了一聲,警惕地看著兩個青年。
兩人淡淡一笑,沒提陳向陽給他們佈置的人物,因為這樣的調查往往取決於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 而不是靠當地幹部的嘴巴來說。
他們跟吳蘇蘇直接去吳蘇蘇家裡,
很簡陋的房子, 屋簷低小,破破舊舊,若是遇到雨雪天氣,屋裡就得下雨。
吳母和兩個小女兒有氣無力地躺在床上,給人一種閉目待死的淒涼。
吳蘇蘇趕緊上前叫醒母親和妹妹,“快來吃東西,肚子不餓,睡覺就舒服了。我遇到好心的大姐姐,給我換了很多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