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耿文揚帶著郎亦奇和鄭群英等人來到佰城市化肥廠,跟廠裡的管理團隊進行座談,以便開展下一步的收購和搬遷工作。..
化肥廠是老百姓地俗稱,在九十年代該廠已經改製為佰城市化肥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有合成氨、尿素、碳酸氫銨等產品,在規模上屬於小氮肥生產廠家。
耿文揚之所以帶上郎亦奇和鄭群英,是應為日化行業和化肥行業在生產工藝上存在著共性,有一些類似地地方,因此可以觸類旁通進行管理.
鄭群英雖然犯過欺上瞞下的重大錯誤,但介於他認錯態度深刻,尚屬於可以挽救地同志,所以在郎亦奇和鄭群力地保薦下得以被耿文揚複用。
而且他在日化公司新上年產十萬噸洗衣粉、二十萬噸液體洗滌劑新專案上出力頗多,為該專案提前竣工投產立下了汗馬功勞。
專業管理人才難得,精通化工企業基建流程地人才更難得,因而耿文揚論功行賞,決定化肥廠收購過來後由他來擔任代表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
化肥公司這邊出面的是總經理駱國慶和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曹孝續及其他公司一級的領導。
駱國慶是老化肥出身,在化肥廠從普通工人幹起,歷經車間技術員、車間主任、副廠長等職務一直幹到了廠長,企業改制後擔任總經理一職。
雙方來到二樓會議室依次落座,駱國慶代表企業首先表示了對耿文揚等人的歡迎,然後道:「耿總,一旦貴公司完成收購,下一步準備把我們廠怎麼個搬遷法定了嗎?」
佰城市化肥廠目前有年產四點五萬噸合成氨裝置一套,六萬噸尿素裝置一套,另外還有一套年產一點五萬噸的碳酸氫銨裝置。但以上裝置均為六七十年代上馬,執行三十餘年後已經淪為了即將被淘汰的老舊裝置。
因此耿文揚認為與其花費巨資把這些老舊裝置搬遷到化工園區的新廠區,還不如藉機進行技術升級,重新上一套現代化技術的生產裝置。
他笑了笑道:「咱們廠的合成氨、尿素和碳酸氫銨裝置在技術上都已經非常落伍,裝置也很老舊,所以我想幹脆不搬了!」
「不搬了!?」聽到耿文揚居然說出不搬了三個字,在場的化肥廠眾人一個個露出了愕然的神色。
還沒等駱國慶開口詢問,耿文揚接著說道:「我說不搬了的意思是,現有的老舊生產裝置不再搬往新廠區,生產結束後全部折價處理掉。」
駱國慶終於忍不住問道:「耿總,那我們搬到新廠區之後拿什麼來生產呢?」
耿文揚看了他一眼道:「新廠區全部新上生產裝置,我的計劃是直接上一套1830裝置!」
1830裝置是十八萬噸合成氨配套三十萬噸尿素生產裝置的簡稱。由於生產規模的成倍增長和工藝技術上的先進性,該裝置的原料及能源消耗指標遠遠小於小氮肥生產線,因此在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聽到耿文揚主張新上一套1830裝置,化肥廠眾人禁不住喜形於色,一個個交頭接耳唧唧喳喳議論起來。
「安靜!安靜!」駱國慶不得不高聲制止住眾人的議論,然後提醒道:「耿總,1830專案的投資可不低呀!」
「我知道。」耿文揚道:「1830專案光生產裝置的投資就有五個多億,要是再加上配套的輔助設施和公用工程,總投資怎麼也得在七到八個億。這筆錢我們集團公司拿得起!」
耿文揚竟然肯拿出七八個億的鉅額資金來給化肥廠上一套1830,在座的眾人忍不住又竊竊私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