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吧,莫堵街上。”
“徐大人,可否告知我等鄉民,先前發生何事?”陳兆安為鄉民推舉,立到臺階下,“老兒老寒腿經年不治,每逢陰雨時節,倍感疼痛,適才金光一現,竟好了大半。”
“對頭。”有老人回應,“抽多了菸葉,冬天常常咳嗽,嗓子疼得厲害,現在痰全沒有了。”
“我家婆娘生娃三天,下地能走了都!”
例子一出,響應紛紛,湧作浪潮。
幹苦力活的,誰身上沒有個腰痠腿疼的小毛病,今日奇景,幾乎人人受益。
“有大師頓悟,修得正果,日升而有光,故送爾等一場小小造化,自當河神顯靈吧。”徐嶽龍不欲長篇大論地費力解釋,“有小病治小病,無小病漲氣血,僅此而已,莫要驚慌,更莫胡想,你是義興鎮上的鄉賢吧?”
陳兆安躬身。
“不敢稱賢,徒仗歲數之長。”
“今日之事,單此一回,大師疲了,回屋歇息,若真心感謝,大師自曉你們心意;若所求更多,得寸進尺,亦為痴心妄想。
故而陳鄉老管上一管,讓他們莫要吵鬧,各自回家吧。”
吩咐兩句。
大門關闔。
任務又落到陳兆安身上。
人潮湧動,面面相覷。
鄉民們困惑未消,更想見一見哪位大師修得正果,卻唯恐唐突大人。
“梁爺家果真不凡!”
人群忽有叫喊,頓引共鳴。
修成正果的大師不熟,冒出金光的梁宅他們可熟得很!
“咱們義興鎮受河神眷顧啊,十里八鄉,沒有哪個鎮比咱們恩寵更多!”
“不止義興鎮吧,平陽府城裡也受著了。”
“能一回事?平陽府城差咱們十好幾裡呢,效果有咱們好?”
“莫吵莫吵!沒聽見大師歇息了嗎?都小聲點,別給咱們義興鎮丟面!”
鄉民嘈雜一陣,漸歸安靜。
陳兆安見狀讓大家各自回家,接著安排十多位精壯小夥留守,專門應付其它地方來“朝拜”的百姓。
這些精壯小夥全是梁渠前年挑選出來的義興鎮鄉民,去往楊氏武館習武之人。
頭一批天資不差,根骨保底中上,加之武館的“獎學金”,兩年時光培養,最快的甚至衝到了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