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象?他們還有大象?”程依依問道。
蔣北銘沒等姚韓氏回答就直接說道:“姚夫人,請到大帳中一敘。”
中軍大帳裡,最高決策三人小組和許朗、周磊、王兆星等人都圍坐在一起,姚韓氏正在向他們介紹著越南的戰象情況。
在出徵之前,陸天翔專門給這些遠征軍的穿越者們上了一堂課。現在的越南人口約300萬,鄭氏控制人口是阮氏三倍。另有割據高平的莫朝,割據宣光鎮的保主武德恭、武公悳。鄭氏統治人口約180萬,阮氏統治人口約60萬。莫、武各控制約10萬人口。占城人口約10餘萬。不在當時越南政府統治下的高原少數民族約10萬。湄公河三角洲約10萬。北越老街萊州等處邊境土司人口約10萬。
在鄭阮戰爭中,鄭氏能動員的正規軍加民壯不足10萬,但留守兵力5萬左右,而且擁有500頭象,500條船。阮氏的兵力大約在四五萬人左右,100頭象。莫氏、武氏各有兵力不到1萬。
“各位大人,民婦曾親眼見過他們的戰象。”姚韓氏說道,“那大象巨大無比,身披堅甲,象背上建有碉樓,碉樓裡有御手和射手。那大象平時行動緩慢,可是要是打起仗來,據說是勢不可擋。尤其是它們肉堅皮厚,再加上覆蓋戰甲,一般的刀槍是根本傷不了它們的。”
姚韓氏介紹完安南戰象便和姚春一起回去休息了。剩下的這些穿越者們繼續討論目前的情況。
“看來恐怕要打一仗了。”蔣北銘首先說道,“沒想到那個越南小老頭還真蒙不了他。”
“如果他們真的派戰象來怎麼辦?”周磊問道,“那可是好幾噸啊,整個一古代坦克,咱們的圍牆能受得了它們的衝擊嗎?”
“這個你不用擔心。”蔣北銘說道,“關於戰象的問題,我當年在軍校學戰爭史的時候還真關注過。雖然它們的戰力很強,但那是對付步兵和騎兵。到了火器時代,根本就沒用了。1751年的時候,英國軍隊與印度軍隊在普拉賽爆發了一次戰役。結果在英國人強大的火炮、燧發槍面前印度戰象全軍覆沒,從此戰象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咱們現在正是裝備了燧發槍和火炮,而且咱們的槍炮比100年後的英軍絲毫不差。所以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不過我倒是擔心要是真的開戰的話,咱們一共500多人的部隊,崖州號和3艘大明福船昨天都已經回去了,萬一戰鬥局勢對我們不利,僅憑一艘上帝號,根本裝不了這麼多人。”
“怎麼,對咱們混成營的戰鬥力沒信心?”王兆星問道。
“不是沒信心,是人數問題。別忘了陸老說過,鄭梉的留守部隊可能在5萬人,咱們才500人。”
“那怕什麼。”林兆龍有點不服氣,“我可是帶著機槍來的。”
“機槍也沒用。”許朗先說道,“你不就帶了一挺機槍,子彈才500多發,真要打起來,突突幾分鐘就沒了。而且除了這挺機槍,咱們一件現代武器都沒帶,全是燧發槍和火炮。”
“我不懂軍事。”孫天昊突然問道,“但我想知道,憑藉咱們現在這座軍營和500多人的部隊,咱們最多能扛住多少人?”
“我不知道你說的扛住是什麼意思。”蔣北銘答道,“如果不計傷亡的話,我想四五千人的進攻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可問題是咱們死不起人。你們也都知道,上次的穿越大會透過了《傷亡軍人撫卹辦法》,死一個就是200兩,重傷一個100兩。你們想想,這要是死傷百八十個的,那孫大雷還不得把我吃了。”
“我怎麼覺得你們越來越像美國大兵了。”程依依笑道,“人命比什麼都值錢。”
“這樣不對嗎?”許朗反問道,“難道還有什麼比生命更值錢的?”
“當然有,自由和尊嚴。”程依依回道。
“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那個意思。”許朗有點絲毫不讓的意思。
“行了,行了,現在不是你們爭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蔣北銘制止了兩個人的爭吵,“這樣吧,老王,把你船上的火炮再搬下一半來,咱們把7門艦炮和6門三磅炮安排好,附之以燧發槍和轟天雷,形成遠近交叉火力,好在咱們的燧發槍比較多,有300枝。林兆龍的機槍不到最後關頭不能使用,打完這500發子彈,機槍就成燒火棍了。”
“你覺得越南人真能來嗎,他們會不會是在嚇唬咱們?”王兆星聽說要搬他的火炮,有點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