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新芝加哥通往伊魯卡,只需要透過一座星門,這座星門便是“新芝加哥伊魯卡”星門。
同從天馬來到新芝加哥時相比,從葉門星前往星門港,再穿越星門進入伊魯卡星系的步驟要少了很多盤查和詢問,不過,當陸行者號抵達伊魯卡星系之後,那些從未來到過此地的激怒者星人們,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環境惡劣。
這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座完整的星系,穿越星門過來之後,陸行者號便進入了無盡的冰雪風暴之中,這個季節,新芝加哥星門港暴風雪肆虐正甚。
伊魯卡星系沒有恆星,沒有行星,也沒有任何一顆衛星,只有一顆碩大無比的球狀冰彗星,這顆冰彗星,便是伊魯卡星本身,由於太過巨大,它通體形成了不規則的球形,自成一座星系,是為球狀彗星;
它終年圍繞著銀河系的核心做公轉,不是任何一顆恆星的俘虜,事實上,伊魯卡彗星在漫長歲月中,甚至還吞噬過數個小型的太陽系,其表面上甚至可以看到一整顆行星撞擊形成的痕跡以及留下的證據。
伊魯卡彗星,計算覆蓋其上的慧發,直徑約為1.5光年,其尾部延長的慧尾,甚至達到了8光年,包裹它的塵埃雲擁有足夠製造中等恆星的物質。
這顆球狀冰彗星便是一顆恆星的前身,再過幾千萬年,它便徹底擁有了壓縮成為一顆恆星的質量,但如今,這顆彗星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1克,它反射並接受著銀河系核心散發的微弱光芒,在表面覆蓋的慧發——也就是冰雪風暴之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極光。
伊魯卡巨冰彗星主要由水、氨、甲烷、氧氣、二氧化碳和氮組成,彗核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以及外來物質塵埃微粒混雜形成,其核心內部已經開始出現高溫反應,密度不斷增大,已經進入球狀彗星的暮年,並且孕育著一顆新恆星的胚胎。
彗核為整顆彗星提供了適應人類生存的引力,但其餘生存環境十分惡劣,溫度常年低於零下百度,表面大氣層稀薄,風雪肆虐,其中還充滿了有毒氣體和致命塵埃。
在臨近熱星時,彗星會反射不同顏色的微弱光芒,使這顆星球看上去五彩斑斕,居住其上的人們,看不到真正的白天,但也不會經歷真正的黑暗,銀河核心的光芒為人類的視野提供的良好的光源,只是沒有一顆像模像樣的恆星那樣亮罷了。
它自成一座星系,自己便是自己的主宰,就如同生存其上的星空人,掌控伊魯卡超級彗星星系的伊魯卡家族,統治著哥薩特族人,奴役著雪漫人,他們掌控著全格林星團的水資源,並依靠供給飲用水和販賣雪漫奴隸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
近年來,伊魯卡家族開始涉獵空間站部件建造,他們尤其精通感測、遙感、資訊中繼方面的技術。
“這裡就是伊魯卡星系嗎?”一名猩紅戰士望著舷窗外肆虐的冰風暴,感慨著:“我還以為是某顆氣態行星的表面!這簡直是什麼也看不見…”
“我們現在就在伊魯卡彗星的慧尾處,這裡是伊魯卡星系的新芝加哥星門港。”奧古斯丁解釋著,到了這裡,就到了這位哥薩特戰士的家鄉,對這顆碩大無比的彗星,他可謂是熟門熟路。
伊魯卡星系的星門港附近,人類聚居區非常多,以新芝加哥星門港為例,星門港口垂直下方所對的冰川平原之上,有共計300處冰礦採集點,500餘處雪漫族人居住區,他們都住在冰川平原的表面,這片平原,就叫做雪漫平原,擁有25萬雪漫人口。
整座伊魯卡彗星上的雪漫人總數量,在1000萬左右,這樣的聚居區非常多,只要冰川足夠堅固,他們就會在冰雪上定居。
稍遠一些的地方,有一座彗星第二大高山,名為“堅冰山”,這座山是外來行星撞擊形成的,由真正的岩石和凍土構成,是哥薩特人的領地,生活在這裡的哥薩特人總人口約為200萬人,也差不多是哥薩特人的總數量了。
在山頂有一座武裝要塞,名為“哥薩特騎士靈魂聖殿”,這裡常年保持著30萬哥薩特戰士的數量,哥薩特戰士從童年時期,便要到這座聖殿當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奧古斯丁便是在這座冰山上的要塞中長大的。
奧古斯丁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便是堅冰山,他需要依靠哥薩特騎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