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米粥已經熬好了,還有米餅已經準備好了。”
“快些呈進來,少主還有恩人都餓了!”
幾位黃巾兵端著幾個小碗,拿著幾塊米餅,送到桌子盤,小心翼翼地放到桌子上。
只見那些碗兒,沒有一個是完整的,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缺口損壞,碗中清粥,清如水,米粒少之又少,再看那米餅,應該藏了有些時候了,好似有點發黴了。
“你們平日,就吃這些嗎?”
“回少主,平日不敢多吃,二日一食,已是最好的配置。這米餅,一月一食,已是奢侈。”
聽到楊奉的回答,震驚與質疑,充斥著張瑜的心。亂世之民,生活真有這般苦?張瑜不知道的是,暮漢之時,天災人禍,一年不知有多少人死於飢餓,甚至不亞於戰爭。
張瑜疑惑,問之“那要是餓了怎麼辦,餓了可沒有辦法好好打仗。”
答曰,“餓了,有樹根,有野果,還有草皮,皆可充飢。”
再問,“士卒未有怨言?”
再答,“士卒本就為流離之民,將死之人,能夠不死,已經是最大的仁慈,生存,已經是最大的願望了。
張瑜有些明白了,為什麼暮漢之時,黃巾能夠掀起大風大浪,為什麼,黃巾永遠難以除根。流民為卒,亂世之中,源源不絕,黃巾不滅。
“少主,某還有些事物要處理,你們慢用,某先行告退。”
“將軍走好。”
那一邊,小玲兒已經開始吃起米餅,喝起米粥了,顯然是餓過頭了,吃的津津有味。
嚴氏也端起桌子上的破碗,小口喝著,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劉協看著眼前邋遢的食物,極度嫌棄,平日魚肉米飯,還從未見過這麼骯髒的食物。
就這般坐在桌子前,忍著飢腸轆轆,連正眼都不看食物一眼。
張瑜看破這十歲孩童的心思,來到劉協面前,
“陛下,可是嫌棄這食物。”
劉協不說話,點點頭,表示默許,
“可是陛下,你嫌棄的食物,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可是這些明明很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