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新賽季開始,戰火依舊在克羅埃西亞地區蔓延,並愈演愈烈,這導致這個夏天彼得洛維奇沒有進行系統訓練。
8月份他跑去紐約時代廣場和一群克羅埃西亞族裔的體育明星為自己的國家民族發聲,希望國際上能注意到這場民族戰爭。
不過戰爭的問題,終究要在戰場上解決。
彼得洛維奇在11月初的幾場比賽中表現不佳,他的情緒受到了影響。
在6月份的總決賽中,彼得洛維奇是除了阿甘外,開拓者最為閃亮的星。
但到了11月,他手感冰冷,完全沒有微波爐的樣子,被貝爾曼批評“你去南半球過的休賽期,所以手被凍住了嗎?”
開拓者的戰績也出現了一些起伏,對於志在三連冠的球隊而言,第三年總是很難。
和1988年不同的是,開拓者隊內關係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畢竟德雷克斯勒已經離開了。
更衣室內沒有刺頭,即便有,也早被甘國陽給擺平了。
問題還是出在傷病上,薩博尼斯打了兩個比較健康的賽季,第三個賽季身體終於有些吃不消了。
因為膝蓋積水和韌帶的挫傷,薩博尼斯缺席11月和12月的比賽,單挑內線大梁的重任又回到了甘國陽肩上。
而鮑比貝爾曼不可能讓甘國陽繼續像1987年那樣,內線無限單打,一場幹40多分鐘。
他繼續將甘國陽的上場時間控制在40分鐘以內,並開始重用安東尼奧戴維斯和克里夫羅賓遜。
尤其是克里夫羅賓遜,他的多功能被貝爾曼所重視,能裡能外,身手全面,是個很好的萬金油。
外線,在彼得洛維奇狀態不佳的情況下,雷吉劉易斯成為開拓者外線的頭號人物。
經過一個冠軍賽季的適應,劉易斯在習慣開拓者的體系和氛圍。
裡克阿德爾曼認為不該再壓制劉易斯的才華,只讓他做個防守喬丹的尖兵。
劉易斯在進攻端戲份越來越足,隱隱有成為球隊二號人物的鋒芒——他本來就有這個能力。
和80年代相比,開拓者從一個“前鋒球隊”,已經成功轉型為“後衛+中鋒”為基本架構的90年代隊伍。
甘國陽從一個衝鋒陷陣的勇猛騎兵,逐漸轉型成為坐鎮中軍指揮的中樞大將。
不過,球隊的在新賽季開始後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賽季初他們遭遇了三連敗,接連輸給了太陽、馬刺和火箭,隨後輸輸贏贏,狀態很不穩定。
在11月29號對陣芝加哥公牛之前,開拓者的戰績只有8勝7負,將將過百分之五十的成績。
人們一度認為開拓者已經不行了,衛冕冠軍顯露出了疲態,第二個三連冠對阿甘來說難以完成。
媒體和球迷就是如此善變,上個賽季總決賽還在高呼“籃球之神”,短短几個月時間,就開始期待著神像坍塌。
這正是NBA的樂趣所在,造神,膜拜,然後推翻它,再造一個新的,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