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任何新時代來臨前,舊的東西都不會立刻消散得一乾二淨。
到1993賽季,還是有部分成長於70年代的球員在聯盟堅持。
有些人為了養家餬口,有些人為了能拿一個總冠軍,有些人則只是想站在籃球場上。
全明星賽結束後,經歷一番休整的開拓者坐上專機,開始交易截止日前的東部客場之旅。
2月23號,他們的第一站是新澤西,客場迎戰籃網隊。
籃網這些年一直沒有什麼起色,本賽季他們請來了冠軍教頭查克戴利。
戴利結束了和底特律活塞的合作,開始了自己新的教練旅途。
不過在缺乏天賦的新澤西,面對90年代新的浪潮,戴利看起來沒有太多好辦法。
從戴利的籃球生涯和執教經歷能看出,他不是那種天縱奇才,聰明絕頂的人。
戴利在活塞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聚集,一旦離開了那個環境,那個時代,那批球員,戴利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尤其是新澤西並不是一個適合球員們成長,適合權威性教練生存的地方。
這裡離紐約太近,身處花花世界的中央,球員們很難將注意力都放在籃球上。
被籃網隊寄予厚望的天才內線科爾曼依舊有著穩定的發揮——每場貢獻20+10。
但這不是籃網一開始所希望的,他們希望科爾曼能成為第二個阿甘。
後來很多例子都證明,不是一個身高6尺10,身手全面,能投三分的內線球員就是阿甘。
到了生涯第三個賽季,科爾曼已經展現出很多惡習。
比如缺席訓練,拒絕登場比賽,不注意控制自己的體重等等。
這點他很像查爾斯巴克利,尤其最近他在紐約一家酒吧裡和人打架,被指控毆打三名青少年。
可他的球場表現明顯不如巴克利,巴克利比他更加精明,在訓練中投入的也更多。
比爾費奇執教籃網期間,這位嘴臭的老教頭一如既往和隊中年輕人發生衝突。
某場比賽中,科爾曼和費奇爆發了嚴重衝突。
當費奇讓科爾曼上場時,科爾曼拒絕。
他坐在板凳上一動不動,原因是費奇在他狀態出色時將他換了下來。
科爾曼認為,既然你在我火熱時將我換下,那就別再讓我登場了。
本賽季查克戴利的到來並沒有很好的改變這種狀況。
戴利很努力的想把底特律活塞的團隊文化帶到新澤西來。
但新澤西不是底特律,籃網也不是活塞。
一個成功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把自己曾經走向成功的事再做一遍,很大機率會迎來失敗。
因為成功是很難複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