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慷慨 (4 / 5)

到了19891990賽季,場均讓對手拿下64分,單從控制對手得分而言,喬治城遠不是普林斯頓的對手。

在1989年NCAA全國錦標賽上,普林斯頓大學遭遇一號種子喬治城,半場領先8分,將喬治城逼入絕境。

喬治城擁有阿隆佐莫寧,迪肯貝穆託姆博,查爾斯史密斯,而普林斯頓大學的中鋒身高6尺8,全隊沒有一個人能進NBA。

最終,普林斯頓也只輸給了喬治城大學1分,50:49,差點完成16號種子對1號種子的大爆冷。

這一戰讓皮特卡瑞爾和普林斯頓大學再度揚名,不過大家關注的都是普林斯頓的團隊精神和驚人的防守控分能力。

是啊,一支平民球隊,靠團隊打法,你防守不行,怎麼可能和喬治城這種星光熠熠的超級學校抗衡呢。

當時裡克阿德爾曼在金州勇士隊做主教練,在一次作客新澤西的客場旅途中結識了皮特卡瑞爾,兩人有很多籃球思想方面的交流。

不過卡瑞爾怎麼都不會想到,阿德爾曼會邀請自己來為波特蘭開拓者設計進攻戰術,畢竟普林斯頓體系被認為是“平民體系”。

他們之所以防守能力強,並不是因為強度高,細節好,而是節奏緩慢,非常緩慢,把比賽拖入陣地戰泥潭,用精妙的傳球和高效的陣地進攻來擊敗對手,讓對手無法加快節奏快攻取分。

從這點上來說,開拓者的戰術思想和普林斯頓體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善於慢節奏,為了不讓對手快攻,寧可自己也不反擊。

但開拓者戰術本質上是圍繞阿甘這個超級巨星而展開的,卡瑞爾在接受邀請後,開玩笑道:“我要是有阿甘,我才不用什麼普林斯頓戰術呢!”

玩笑歸玩笑,來到檀香山後,卡瑞爾還是投入到了教練組的工作中。

和鮑比貝爾曼、阿德爾曼等NBA年輕教練合作,同樣讓卡瑞爾有很多收穫。

在反覆交流、開會的過程中,卡瑞爾逐漸明白和理解了波特蘭開拓者隊的需求。

他們期望擁有一個體系,並不是為了讓阿甘成為“體系平庸者”的一員,而是希望利用這個體系,讓那些“平庸者”儘量接近阿甘。

戰術思路和開拓者相似的普林斯頓體系,確實是很不錯的選擇,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配套設施,快速灌輸給每一個球員。

普林斯頓體系的進攻核心是中鋒,中鋒是球隊的組織者,是樞紐,是核心。

恰好,波特蘭人有聯盟最好的兩個傳球中鋒,如果迪瓦茨沒有被交易走,那就是三個。

在訓練中,皮特卡瑞爾見識了甘國陽驚人的訓練量,和極其敬業、自律的職業態度。

和三角進攻一樣,普林斯頓同樣要求每個球員都成為場上的“playmaker”,每個人在拿球時,都能成為進攻發起者、組織者。

但和邁克爾喬丹不同,阿甘對普林斯頓體系並不排斥,他沒有質疑,很快在會議上接受並支援卡瑞爾的戰術講解,並在實踐中付諸行動,這讓卡瑞爾頗為感動。

甘國陽之所以接受這麼快,一是因為他“久聞”普林斯頓大名,二是因為,他發現傳球這玩意確實好玩。

得分、蓋帽、籃板球對甘國陽的刺激度已經不高了,反倒是傳球,越來越能激發甘國陽在球場上的樂趣。

季前賽第一場對陣湖人的比賽中,甘國陽屢屢在高位組織進攻,半場送出8次助攻,和魔術師約翰遜一時瑜亮。

雖然最終開拓者114:119輸掉了這場季前賽,不過全場比賽,開拓者開始展現出一些別樣的風貌。

之前開拓者執行的“兩減一增”戰略,其中一項是減少傳球,目的是為了減少失誤,多利用球員個人能力單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