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建立這樣的工作架構,是因為貝爾曼不想在統籌教練組的工作上消耗太多精力,他要把控方向性的東西。
同時貝爾曼不願和同事有過於密切的關係,這樣會妨礙他發號施令,或者做一些冷酷的決策,以及影響他髒話的發揮。
在這點上,阿德爾曼更加老好人,他待人寬和、平等,沒有架子,這也導致阿德爾曼身上缺少作為頂級主帥的殺伐之氣。
這次開拓者的新人訓練營主要就是沙洛夫和韋策爾來主持,貝爾曼和阿德爾曼得空來洛杉磯開會,為新賽季訓練營做最後的準備。
沒想到開會期間,重大的交易發生了,這個培訓營都開始討論,新賽季波特蘭開拓者會採取什麼樣的新策略來爭取衛冕。
這對貝爾曼而言是個學習的機會,不過資訊太多有時也不是什麼好事,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並且都挺有道理。
對貝爾曼而言,他面臨的頭號問題還是如何將自己的理念有效傳達給每一位球員,他對資料、效率的理解,有時候過於抽象,甚至反直覺。
1988年定下的“兩減一增”戰略這幾個賽季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不過隨著時代不斷向前,僅靠這一句話,遠不足以概括開拓者戰術的核心內容。
在會議的最後一天,又一個重大的交易訊息讓教練們感到興奮:芝加哥公牛送出一年級的大前鋒史黛西金和未來的一個首輪選秀權,從新澤西籃網得到巴克威廉姆斯。
籃網在上個賽季經歷了擺爛的一季,巴克威廉姆斯等待著被交易,但始終沒有好的交易對手。
90年選秀大會上,籃網得到狀元籤,拿下了天才前鋒德里克科爾曼。
籃網不再需要巴克威廉姆斯,他們已經有了新的建隊基石。
如今他終於得償所願,去往了一個能夠爭奪總冠軍的強力球隊,和邁克爾喬丹聯手合作。
19901991賽季還沒有開始,開拓者和公牛的軍備競賽已經讓全聯盟硝煙瀰漫。
得到巴克威廉姆斯以後,公牛91年奪冠的賠率從第四升到了第二,僅次於波特蘭開拓者。
熟悉開拓者的傑克拉姆齊提醒貝爾曼,道:“鮑比,或許你需要有一個更加清晰,明確的體系,來幫助球員們理解你的攻防策略。體系不是萬能的,但一個好的體系,會讓球隊的戰鬥力更持久,讓球員得以度過漫長的常規賽,在年復一年的冠軍爭奪中保持戰力和熱情。”
“公牛是強大的挑戰者,大家都在期待你們和芝加哥的對決。可你不能忘記,洛杉磯湖人也是巨大的威脅,他們有了薩姆帕金斯,他們的核心陣容依舊很有競爭力。”
“現在的聯盟競爭環境真的可怕,大家都在利用體系,更好的和球員溝通、訓練、戰鬥,凝整合一個穩固的團體。”
鮑比貝爾曼同意拉姆齊的說法,時間進入90年代後,越來越多的教練開始總結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戰術體系,用邏輯自洽的籃球哲學搭配經典戰術套路,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封包”。
封包的好處就在於,理論完備,邏輯清晰,有實踐積累,可以拿來就用,教練可以照本宣科,球員能系統的學習和理解。
比如約翰伍登的“UCLA體系”,這套體系龐大、複雜,包羅永珍,理論上來說不是很適合NBA球隊,因為需要磨合的地方太多。
而且NBA的比賽風格和大學籃球相比,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個人英雄主義在NBA非常重要,尤其是季後賽。
傑里斯隆在接手猶他爵士後,開始使用UCLA的戰術體系建設球隊,但從最近兩個賽季爵士的季後賽表現看,確實有點水土不服。
每每到季後賽關鍵要勁的時刻,戰術體系在高強度防守下容易失靈,而球員個人表現掉鏈子,導致爵士屢屢首輪慘遭淘汰。
還有西雅圖超音速助理教練鮑勃克洛彭堡提出的“SOS壓力防守體系”,在80年代末期發揮過作用,但持續時間不長。
季後賽遇到阿甘和開拓者,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最終還是在阿甘旺盛的攻擊火力和靈活的選擇下被打穿。
注重防守的戰術體系永遠要面對持久力的問題,因為球員很難長時間保持防守熱情,不論是一場比賽還是一整個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