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CIF加州錦標賽Division1的決賽,在電視直播歷史上的影響力被低估,那是一個見證電視直播奇蹟的夜晚。它為NBA未來的轉播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樣板,以及兩個標誌性的人物。】
————————2001年出版作品《Ttimate assite:tationship and broadcast strategies of tevision network》/John A.Fortunnato(終極助攻:NBA和電視網路的關係和廣播策略,作者約翰A福特託納),節選。
兩隊中場休息的15分鐘,位於紐約CBS電視臺總部的導播室開始向電視投送廣告:漢堡王的牛肉餅漢堡以及家樂氏的盒裝玉米片。
CBS去年11月新上任的體育部負責人尼爾皮爾森在導播室問了一嘴:“中場休息了,尼爾森公司有沒有把收視率資料傳輸過來?”
導播室內一陣忙亂後,一位工作人員拿著一張傳真過來,道:“剛傳過來的資料,收視率大致是4.3,還算不錯,和一場NBA常規賽的收視率差不太多。”
尼爾森是美國最大的電視收視率調查公司,他們採用訊號接收器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為各家電視臺統計節目的收視率,為電視節目的優劣和廣告報價提供資料依據。
中場休息的時候,尼爾森公司將訊號接收器統計到的粗疏資料傳到了CBS電視臺體育部,這個資料沒有經過處理並不精準,但這是皮爾森要求的,他等不到精確的資料出來。
看到這個結果,皮爾森眉頭緊鎖,因為對CIF加州錦標賽進行直播,是他11月上任體育部負責人後做的重要決定之一。
80年代籃球市場的發展不盡如人意,職業籃球更是進入低谷,1981年總決賽的收視率只有6.7,是1979年NCAA決賽收視率的四分之一。
藉助這種低谷,皮爾森剛上任後在與NBA的轉播合同談判中,抓住了聯盟的痛腳,以8800萬的超低價格拿下了轉播合同,算是皮爾森的開門得意之作。
可一旦簽了合同,皮爾森當然希望籃球市場能回暖,有更多的人願意看籃球節目。
這場CIF的南北總決賽就是皮爾森的一次嘗試,而在一個月之後,3月29日,CBS還將直播大學NCAA的總決賽,高中、大學輪番上陣。
他希望這類青少年體育賽事能吸引年輕的籃球迷,讓市場看到不同於職業籃球的比賽,塑造籃球積極向上的形象。
“4.3的收視率,只能說馬馬虎虎,現在是中場休息時間,等到了第三節、第四節,流失的觀眾會越來越多,最後出來的結果肯定沒有4.3這麼好。”
皮爾森對4.3這個收視率沒有太失望,但也不算太滿意,他想自己還是高估了高中比賽的吸引力。
雖然這場比賽噱頭很足,南北加州之爭,還有一支華人球隊和他們的華人明星。
可上一個能吸引美國人的華人叫李小龍,他已經去世快10年了。
那個叫甘的年輕人,說實話,皮爾森沒看過他的比賽,他實在太忙了沒時間。
然而,在皮爾森和尼爾森公司資料實時監測不到的地方,在加州,在全美其它地區,有一些事情在發生。
在舊金山,在甘家菜館,在唐人街的中餐廳,在韓國餐館,在TheBegining這樣的酒吧,很多人聚在電視機前收看這場比賽。
第一節大家邊看邊喝酒、吃飯、聊天,而到第二節開始,當甘國陽送出那個蓋帽時,一切有了變化。
人們開始變得專注,變得興奮,變得更加投入,直到中場休息,甘國陽和米勒在中線附近對噴,人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第三節了。
廣告變得漫長,部分人決定回家,15分鐘時間足夠到家開啟電視機,繼續收看接下來的比賽。
夜晚,在洛杉磯的某個地下音樂酒吧,演唱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有個樂手拿上來一臺電視機,說今天的演出到此為止,他們必須要看一場比賽。
下面噓聲一片,樂手卻說,這是我一個死去的朋友要求我的,如果那個人打進了決賽,無論如何要看,去現場或者看直播。
有些人叫罵著離開了,大部分人留下來想看看是什麼比賽——原來是籃球,呆板、無趣的東西,沒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