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鑑於光漢之地亂象迭起,那劉徹方才能夠不對西方太過設防,南方新朝亦是不曾嚴陣以待;
但倘若王上全面掌控了光漢王朝的訊息傳出,那這些勢力,甚至是北方的匈奴皆會因為驚懼而爭相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吾軍。
是以,繼續保持光漢王朝的亂象,使得其他勢力繼續打殺無疑更為明智。
只是,眼下又當如何維持這種亂象?”
馮易笑而不答,卻是看向了馬援問道:
“文淵,汝意如何?”
馬援幾乎毫不思索的開口道:
“若想維持亂象,有兩策可用。
其一,攻守之勢持續,城外大軍繼續猛攻錦繡城。
可為了不被各方勢力的眼線看出破綻,過程之中為了營造逼真氣氛便不得不真實交戰,期間難免就會有許多傷亡和折損。
其二,吾等裡應外合,透過內應的幫助一舉攻入了城內,並迫使王上率軍潰逃,錦繡城被雷霆奪回!
王上敗逃,錦繡城雖被奪回,然光帝並無子嗣,各方親族之中又並無耀眼之人;
如此一來,光漢百官便難免會擁戴不同的人選登基為帝,或是出於忠心,或是出於野心;
總之,光漢王朝將自此大亂,百官分裂成數個集團乃是難免之事。
為了王朝正統,為了一統,各方勢力交戰傾軋自是難免,如此則亂象紛疊,更為真實。
在末將看來,這第二策最為妥當,只是此策於王上有些委屈……”
馮易讚賞的瞄了一眼馬援,哈哈笑道:
“文淵果然智計清晰,這第二策最為合用,至於委屈?哈哈哈,本王這一路行來,佯裝大敗的事情可是沒少幹,此點根本不用在意。
能夠笑到最後之人,方才是真正的勝者。
此外,本王也正好藉著‘潰逃’之契機和名義,北上草原,並透過草原繞道返回燕國。
眼下諸侯叛軍雖仍舊佔據著人數上的優勢,然他們歷經初次小會戰的失敗,士氣已然遭受很大打擊,此後更不可能是劉徹之對手。
燕國之軍數量畢竟有限,且並無大將坐鎮,雖拿下各方諸侯國問題並不太大,可面對劉徹的大軍卻是很難抵擋。
是以,本王得及時率軍返回,好給劉徹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