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清了清嗓子,繼而起身左手背後、右手虛置於胸前聲情並茂的吟誦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月闌珊。
闌珊靜夜赴詩會,詩同闌珊歌更婉。”
場面先是數息的寂靜,繼而一片讚歎聲接連響起。
“好詩!當真好詩!
雖以打油之式而作,卻獨有一股幽靜別緻之美!”
“前兩句明明透出一副不甘的寂寥意象,可後兩句卻是忽然畫風一轉,使得詩境大變。
以不甘引心甘,以悲苦引輕快。
妙!當真妙哉!”
……
李師師微微一笑,而後卻是忽然看向淡笑的馮易出聲問道:“不知風將軍如何評價此詩?”
馮易笑道:
“的確好詩,尤其是最後一句‘詩同闌珊歌更婉’,不僅暗喻今夜之詩會如同幽月般清明,更是道出了師師姑娘歌聲之婉轉清脆。”
一眾才子原本對於馮易之前的話語心中很是不忿,不過聽馮易如此認可,卻盡皆臉色一陣舒緩。
然而,馮易後面的話卻是使得眾人臉色一變,尤其是那個姓劉的青年,更是神色難看不已。
“不過,這位劉大才子好像弄錯了兩件事。
其一,今夜的雲層很厚,根本看不到月光,你這首詩用在今夜卻是有些不應景吧?
其二,‘闌珊’一詞是淒涼、凋零之意,前三句都符合其意象,可再用在本意非此的第四句上,卻是有些苦樂不清了。
若單單是出現在第四句上,那倒沒有問題,畢竟‘闌珊’還可延伸出朦朧、神秘的意義;
錯就錯在,你前後都用,如此一來卻是雌雄難辨、真義不明瞭。”
有人想要反駁,可細細一思慮,卻是發現還真的是如此……
“既然這位風將軍對於詩詞如此有研究,那不若獻上一首挑不出瑕疵的佳作,也好讓吾等學習一下!”
姓劉的青年暗自咬咬牙,而後卻是猛然看向馮易開口道。
眾人聞言先是一愣,繼而嘴角掛起一絲玩味的笑容。
自古武夫莽撞,才識不凡者難有一成,而精通詩詞音律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姓風的將軍雖然道出了那首詩的瑕疵,可真要作詩卻未必如何。
畢竟懂與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更何況還是臨場而作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