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躲進了第一行星背後的十小時裡,“暴風號”所有機師都經過了充足的休息,並且優先進入醫療艙營養槽裡接受輻射病治療。
當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暴風號”從第一行星背後探出頭來,再次殺向了處於同一公轉軌道的L4基地。
作為進攻一方,“暴風號”佔據著主動優勢,可以決定進攻的時機。而基美克護衛隊一方卻不得不安排戰艦和機師進行輪值,以防備隨時可能出現的“暴風號”和“風暴”。
此時此刻,基美克護衛隊的輪休才剛剛進入到第三批次。頭一批獲准休息的人員剛剛獲得充足的休息,上崗接替第三批次的人員。此時第二批次的人員正處於熟睡狀態,而第三批次已經連續戰鬥及值班超過12個小時,筋疲力盡地剛剛躺下。
只要“暴風號”動作夠快,最初時候他們只需要面對基美克護衛隊三分之一的兵力,而十分鐘之後另外三分之二應該都會被強制喚醒,但是卻有一半因為剛剛從深睡狀態被叫醒而無法集中精力,而另外一半則由於還沒得到足夠的休息而萎靡不振。
二次進攻本身就是進攻方有利的局面,而且風宇還會實施有針對性的新作戰計劃。可以這麼說,如果這一趟還無法達成作戰目標的話,基本上“暴風號”就沒有機會完成一年之約了。
“暴風號”繞過M320星域的第一行星之後,迅速地進入曲率飛行,一條跨越了0.5個天文單位的空間皺褶直接拉向了L4基地。
如果將第一行星與L4基地所在的這片宏觀空域縮小成三維沙盤,就會發現這條空間褶皺繼續向前延伸到L4拉格朗日點的話,盡頭幾乎是緊貼著L4基地。
由此看來,風宇的戰術是要依靠“暴風號”曲率飛行將機動戰士送到儘量靠近L4基地的地方。這可不是個輕鬆的活,危險性頗高。。
曲率飛行的精確定位是比較難的,受空間各種力場的干擾,受領航員和駕駛員水平影響,誤差通常到達上萬甚至十萬公里不等。像“暴風號”這樣試圖緊貼著太空城進行曲率飛行的,十有八九會因為被L4基地引力牽引而直接一頭撞上太空城。
但是所謂藝高人膽大,普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覺醒者卻是可以做到的。“暴風號”新來的首席導航員張靜擁有“空間視覺”這種能力,可以無視飛行器此時的飛行狀態,以精神力定位當前瞬間自身所處的空間位置。
如此一來,結合精神力系統進行導航,她可以及時不停地修正曲率飛行的方向,以確保“暴風號”與理論航線的偏差不超過1000公里。哪怕是在靠近L4基地這種受引力場影響的區域,她也能確保誤差不超過5000公里。
張靜和首席領航員丹尼斯一樣,都是為了配合這次新美洲之行而臨時調來“暴風號”的專業覺醒者。在此之前,這艘驅逐艦的駕駛人員都是最早從“熱帶高壓號”一路陪風宇走來的普通人。當然這些人現在也還在“暴風號”上,但是已經不再負責作戰時段的駕駛工作。
依靠張靜的“空間視覺”能力,“暴風號”最終在距離L4基地不到3000公里的地方退出曲率飛行,然後第一時間進行機動戰士的彈射。
第一批彈射出來的自然是1號整備艙裡的“風暴”3號機和號機,以及哈格的“狂戰士”。至於GMP人的四架MG系列則要等到半分鐘之後的第二階段彈射。
毫無疑問,“風暴”3號機是這次攻打L4基地的絕對主力,其他機體只負責掩護工作。4號機負責遠端火力牽制和保護,“狂戰士”負責近戰守護3號機的後路。至於還沒彈射出來的四架MG將會在外圍行動,視基美克護衛隊的應對再決定怎麼做。
3000公里對於“風暴”3號機來說,就是6秒鐘的飛行時間。這麼短的時間,根本不會給對手任何反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