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機動戰士wS李星妍結局> 第二十一章 金屬風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一章 金屬風暴

&nbsp預告,晚上加一更。然後明天就是覺醒能力大揭秘。有月票的趕緊砸。

在UAC的習慣中,王牌機師的代號通常與其專屬定製機型共用一個名字,就像E4戰役風宇遇到的“黑色星光”。同樣的,作為UAC退役王牌,“金屬風暴”既是代號也是機體名字。

一般來說,王牌機師退役,其專屬定製機型通常會被收入軍事博物館作為館藏。不過神通廣大的NO顯然在這方面動了些手腳,既然他們能挖到一個退役王牌,想要弄到他的專屬定製機型相對要更簡單一些,畢竟這只是死物。

“金屬風暴”作為NO的首席試飛員,其實是件非常輕鬆的差事,只要負責遠端武器方面的測試即可。至於飛行和戰術機動方面的效能測試,則由那位來自新歐盟的準王牌去負責。而且事實上遠端武器基本上沒有測試的必要,現有的粒子束武器和高斯武器都是成熟產品,NO並不會專門去研發自己的遠端武器系統,沒有那個必要。

於是在這人跡罕至的“世界邊緣”,“金屬風暴”覺得自己就是領著高額的津貼來這裡養老的。如非要說“世界邊緣”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太荒涼了,除了軍工基地,這裡什麼也沒有。他想出去找個樂子都沒辦法,最近一個有人類活動的星域距離這裡足有13光年。如果不是待遇夠好,他真的有點兒待不下去了。

但是就在今天,他的活兒來了。

隨著一架水藍色機動戰士突然出現在逆時針空港,並且無視於空港防禦火炮的阻攔,大搖大擺地直接突入太空城。這座NO軍工基地沸騰起來了,一兩年看不到一張新面孔的“世界邊緣”居然有了入侵者,而且看樣子貌似還是一位王牌機師。

雖然同在銀河系,“世界邊緣”距離地球這個世界中心實在是太遠了點,以至於身處NO軍工基地的“金屬風暴”依然不知道駕駛水藍色機動戰士的意識流王牌機師“風暴”這號人。

與之相反,有摩根和夏洛克兩位Awaker情報部大佬聯手,風宇對於“金屬風暴”的戰鬥風格瞭如指掌。

在不瞭解對手虛實的情況下,作為遠端型王牌機師,“金屬風暴”肯定不會以身犯險,而是以首席試飛員的身份,下令順時針空港的護衛艦隊立刻派出機動戰士前來支援並試探風宇的實力。

這就給了風宇足夠的時間去尋找MS102樣機的所在位置。

和絕大部分太空城一樣,NO軍工基地也區分了有人造陽光的“地表”區和其下的地底區。而且同樣的,地底區為工廠區,而“地表”區為生活區。只不過MS102樣機所在的NO軍工研究所屬於科研單位,按例享受較好的待遇,被安排在了“地表”上。

風宇駕駛機動戰士WS突破太空城中軸區的薄弱的防線之後,滿懷期待地看了一眼中央動力區,便一頭飛向“地表”,優先去尋找NO軍工研究所。

作為人跡罕至的“世界邊緣”,NO軍工基地的保密工作比較容易展開,Awaker的人根本沒法靠近這座太空城一光秒。所以即便查明瞭兩位試飛員的身份,夏洛克依然無法獲取基地內部格局。

不過NO既然敢囂張地把自己的標誌直接塗在太空城外壁,想來軍工研究所也不會藏藏掖掖。風宇隻身開啟了機動戰士的光學感測器略微掃描了一遍地標建築,很快就發現了一棟佔地數萬平方的大樓門前掛著軍工研究所的招牌,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不過風宇這會兒還不能直接前往研究所。

MS102樣機可不是一個能夠放進口袋裡帶走的小東西,而是身高接近二十米的機動戰士,和風宇的機動戰士WS身高相仿。憑藉助推器的力量,要支援兩架機體飛上太空城不算高的“天空”不算很難,但也絕不輕鬆。

在沒有同伴配合的情況下,風宇只能是先殲滅該基地能夠對自己構成威脅的目標,才能好整以暇地搬走MS102樣機。於是風宇記住了研究所的位置,和動力區一樣暫時放在一邊,直接駕駛機動戰士WS飛向了基地指揮部。

“金屬風暴”這會兒就在指揮部裡待著,駕駛著他的同名座駕,躲在頂樓一個視野良好且易於隱蔽的房間裡,隨時準備履行狙擊手的職責。

就如同UAC高機動型專屬定製機型普遍是F系一樣,遠端型的“金屬風暴”是一架SHOOTER系列的專屬定製機型,簡稱S系。S系機動戰士的最大特點是變色龍系統,可根據不同的戰場背景隨時變幻塗裝顏色,有利於遠端型機動戰士的隱蔽性。

不過變色龍系統有利自然也有弊,那就是降低了裝甲蒙皮的防禦力。在不使機體體態變得臃腫的情況下,採用變色龍系統的機動戰士只能在裝甲蒙皮厚度上進行縮減。這就造成了S系機動戰士特別害怕近戰。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駕駛S系的都是遠端型王牌機師,一旦被近戰型王牌機師近身,本來都是跑路的命,裝甲厚一點薄一點區別不大。至於面對一般機師,這個並不在S系的考慮之列,如果面對一般機師還能被近身,那也不配成為王牌了。

與之相對的,S系機動戰士強化了R粒子發生器,R粒子護罩強度強於一般專屬定製機型。使其可以無視大部分遠端攻擊,進行站樁式射擊,提高自己的射擊精度。但是同樣的,R粒子護罩對於動能武器是無效的,近戰時也只能抵擋粒子光刀,對高斯炮和合金光刀形同虛設。

這一點在面對絕大部分遠端攻擊都夠用了,除了新歐盟的機動戰士普遍採用了射速略高的高斯火神炮,稍微有點兒討厭之外,其餘各國的高斯炮都是兩秒一發的低射速,對於能夠駕駛S系的遠端型王牌而言,閃避起來毫無壓力。

簡單來說,這場戰鬥的關鍵在於風宇有沒有機會近身“金屬風暴”的S系機動戰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