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南交所向君臨保險下發關注函,要求其就收購華利的資金來源做出詳細披露。
之後,南交所的專業審計機構駐場調查君臨資金槓桿情況。
這是華利的第一劍,指向君臨的資金來源!
這是陽謀,資金鍊出問題,可謂釜底抽薪。
首先是資金組織方式是否合法合規?
其次,君臨為了完成這次舉世矚目的併購,必然將槓桿加得十分高,整個資金鍊緊繃。
根據華利的想法,停盤時間越長,調查時間越長,君臨的資金壓力就越大,如果拖到其資金鍊斷裂,那華利就能絕地翻盤。
經過專業和詳盡的調查,南交所釋出調查報告,列明瞭君臨的資金來源。
君臨的融資策略可謂極為激進,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各種槓桿疊滿,資金組織方式十分複雜。
其主要資金來源為萬能險、收益互換、資管計劃……
除了君臨自身的萬能險業務,君臨與國內多家證券公司簽訂了收益互換合約,這些證券公司按1:5的配資比例配資給君臨。
君臨總共拿出了20億保證金,證券公司則提供了100億。
此外,君臨成立了8個資管計劃,由平安、民生、廣發、易方達、大成等進行認購,籌集資金100億。
甚至君臨的自有資金來源有相當部分也來自於股權質押。
王華勝和王華強兄弟本人,也質押了自身君臨的股權給眾業銀行!
收購華利股票後,接著質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現金,在二級市場掃貨。
由此可以看出,君臨為了拿下華利,真的是傾盡所有,無所不用其極。
各種迴圈股權質押和槓桿讓其資金鍊崩到了極致。
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君臨崩潰!
王氏兄弟之所以這麼做,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華利這塊肥肉太誘人了。
富貴險中求!
不冒高額的風險,又怎麼會有超額的利益?
此事一經爆出,市場一片譁然,紛紛質疑君臨的實力,認為其異想天開,人心不足蛇吞象。
“就這點錢竟敢收購華利?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