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梁江濤又接連跑了財政部、民政部、住建部、國土部、國稅總局、海關總署等一系列經濟要害部門,要各種好政策,有的沒有當時要求他們的事情,也要混個臉熟。
華夏是集中體制,權力都在上面,所以才有“跑部前進”的說法。
對於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其實並不是在轄區內做多少事,而是向上爭取資源。
你把資源給搞來了,下面的工作自然好開展了,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度也高了,發展速度就會變快。
比如說,你去組織部多爭取幾個帽子,多給本土幹部解決幾個職務,領導幹部的積極性自然就高,爭先恐後地要出政績。
去上級財政爭取專項資金、去上級發改委爭取重大專案,下面的工作有了奔頭,也就好開展了。
反而有一些無能的領導,沒有人脈資源,也不會來事兒,對上爭取不到資源,只能折騰下面。
看起來是很“勤政”,但本質上是一種內卷。
實際上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沒有增量,只在存量上下功夫。
最終把下面的人搞得很累,還不出成績。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就是這個意思。
一般而言,一個地級市的市委副書記,來到這些強勢部委,也就是過來拜拜碼頭,能進去拜訪一圈就已經很不錯了,很難有所作為。
但梁江濤何許人也?
進哪個部位都是如履平地,如入無人之境。
這些部委都是派重要司局長笑臉相迎,儘量滿足梁書記的各種要求。
燚城縣撤縣改市以及經濟開發區升格的事,都輕鬆搞定。
從大伯那裡,又要了很多專項資金。
這並不是單純刷臉,由於燚城發展基礎很好,發展速度很快,滿足財政方面的各項補貼要求,按政策就是要重點扶持的。
就像一個學校,各種資源肯定向優等生傾斜,這是無可厚非的。
對於這些優惠政策,梁江濤自然也要全力爭取。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畢竟,沒有人會嫌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