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攤的老闆是個年輕小夥,跟趙笠年紀相仿,但是面板黝黑,手也粗糙得不行,看來是做慣了農活的莊稼漢。
“哥,本地人嗎?”小販一邊鋪面漿,一邊跟趙笠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時不時的,小販的目光還會瞥一下趙笠身後的李富真,這麼漂亮的女人,在村裡可是不多見的,也就上海這種大城市,能偶爾遇到了。
趙笠看著小販那嫻熟的動作,反問道:“聽小哥你的口音,應該不是本地人吧?”
“我可不配當上海人啊,我就一種地的,現在不是農忙季節,就出來擺個攤子賺點生活費。”
“哥,你媳婦兒長得可真俊,也是本地人嗎?”小販臉上掛著濃濃的羨慕。
萍水相逢,趙笠也不想跟他過多解釋,岔開話題道:“小哥,其實我覺得吧,賣煎餅果子其實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你看你們天津的小吃,都賣到上海這邊來了,只要你把資金積累下來,然後走連鎖的路子,攤位再拓展到其他地方去,未嘗不能把生意做大。”
“哥,我一看你就是文化人,你肯定看得比我遠,但是吧,你說靠賣肩膀也能發財,我是不認同的。”小販咧嘴笑了,露出一排大白牙。
“哦?”趙笠挑了挑眉頭,問道:“難道小哥你有什麼高見不成?”
“高見不敢當,我就說說我的想法吧,你想啊,一個煎餅果子才五毛錢,扣除成本也就賺個兩三毛錢,雖然攤位費不用給,隨便支個攤就能賣,但這個利潤實在太低了,我得弄多少攤位啊?”
趙笠還以為這個小販會有什麼高見呢,原來就是個眼高手低的普通人。
生意不是煎餅小販這麼做的,人家開垃圾回收站還成富豪了呢,你煎餅果子怎麼就不行了?
如今煎餅果子這種小吃,除了天津本地之外,也就在隔壁幾個地方流行,還有就是山東那邊有了,目前國內其他還沒有出現,有的人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這種小吃。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都是最賺錢的,只要你手裡有點點資金,然後把到其他地方去拓展生意,特別是南方的幾個省份,專門在一些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比如菜市場啦、學校啦、工業區啦等等地方,隨便支個攤位,生意都不會差。
等到生意好了,所有地區的攤位都聯合起來,從居無定所的攤位往店面發展,最終形成一個連鎖門店,到時候肯能日進斗金。
要知道,你的攤位是最先火起來的,所以在消費者的眼裡,你的煎餅果子就是最正宗的,這就是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