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夫子並不是偏著趙志恆,而是趙志恆剛來,不知道趙志恆的底細,不像另外兩個考上秀才的學生,曾經是童生的時候,就在縣學學習。縣學的夫子,對他們的學習程度很瞭解,故而不需要另外考察。
趙志恆第一次來縣學讀書,李夫子並不知道底細,故而多關注了一些。
可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夫子們看重趙志恆的小三元。
一些心胸開闊的,以此勉勵好好學習,更加努力;有些心胸狹窄,不想著好好學習,開始嫉妒趙志恆能夠得到的優待。
一堂課下來,趙志恆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些夫子的能力比王夫子高一層。不過,這也難怪,這裡夫子大多都是舉人,也有是秀才,但只能教導那些童生。
覺察到在縣學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和一些新的見解,故而趙志恆聚精會神聽課,而且還拿出炭筆,做筆記,非常認真。
相比較其他人的心緒不寧,趙志恆的認真專注,自然被李夫子看在眼裡。對趙志恆取得好成績,還能如此穩重學習,十分認可。
繼續保持,必然能中舉。
想到著,李夫子講得更加起勁。
一節課結束之後,趙志恆仔細看筆記上兩個標註的地方,覺得並不懂,於是拿著筆記走了出去,“李夫子,學生有兩點不明白,還想李夫子指教。”
中間有兩刻的休息時間,經常有學生來問題,但沒想到趙志恆第一次來就能用於問問題。
李夫子看到趙志恆的筆記上,小小的字,但卻很工整,一張紙上能寫很多的字,頗為驚訝,“這不是毛筆吧?”
趙志恆點頭,拿出炭筆,“這是炭筆,比較硬,但寫出來的字小,可以節約紙張的同時,一張紙上能寫很多字,方便查閱。”
李夫子點了點頭,稱讚趙志恆的筆記不錯,“很好,能把一些上課的重點記錄下來,不懂得地方也記錄下來請教別人。不僅可以溫故而知新,同時還能解決疑問······”
李夫子仔細給趙志恆講解,有時候趙志恆也會提出一兩個疑惑的地方,或者說了一些見解,也能讓李夫子在某個點的時候,豁然開朗。
畢竟李夫子上課累了,趙志恆問完之後,給夫子行禮,感謝之後,告辭離開。
李夫人對趙志恆的表現,十分滿意,跟其他夫子分享趙志恆的認真和努力。
趙志恆回來之後,走到座位上,發現自己凳子不見了。
趙志恆皺眉,掃視四周,並沒有看到,但他也不急躁,而是把書本收拾好,背在身上,去茅房,免得被別人給扔了。
看到趙志恆收拾東西離開,大家還以為趙志恒生氣了,氣憤地不想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