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閹割。”趙玉啟回答,表情得意,“經過閹割的豬,喪失生育能力,但長得快,而且比較老實,半年就能長兩百斤以上,而且味道好。
這項手藝,我們呈給縣太爺,縣太爺就用這項技術,今年的政績考評為優等。前前後後,給我們家很多銀子,還給了布料點心。”
傅景瑞點頭,嚥下嘴巴里的豬肉,“厲害了!”
這樣老百姓養豬,或許就能多一些收入。
趙志勇看向大侄子,稱讚,“玉啟,我聽你奶奶說,這是你發現的,厲害。”
趙玉啟有些心虛,看了一眼大姐,見大姐無動於衷,毫無反應,這才點了點頭,“二叔,都是巧合。我現在憑藉騸豬的手藝,已經賺了二三十兩銀子呢。
本來年前其他縣城的人過來學手藝,但因為天冷,下雪,故而推到年後,估計明年還能賺不少錢。二叔,你別擔心家裡,我也能養家了。”
“好!”看向跟大哥有幾分相像的趙玉啟,趙志勇十分欣慰。
大哥雖然不在,但大侄子逐漸長大成人,將來比大哥還有出息。
傅景瑞吃得心滿意足,趙大嫂的手藝當真不錯。
傅景瑞現在還有幾兩銀子,全部給趙家,當做伙食費。
趙老太見狀,眉頭緊皺,“景瑞,你是我兒子的恩人,就是我們全家的恩人,我家吃什麼,你就吃什麼,怎麼好收你銀子呢?”
傅景瑞輕笑,“趙大娘,我雖然救了志勇哥,但志勇哥也救了我,我們兩個人是過命的交情,談不上恩人。另外,我不是住在這邊一天兩天,我已經在這邊落戶,準備長住,直到我能想起來我的身世。
如果想不起來,那也是天命,我就在雲陽縣住一輩子。這些銀子就當是我的伙食費,等天氣暖和了,我再想辦法賺一些銀子,買個宅基地,蓋房子,總不好一直借住在這裡。”
畢竟家裡有女眷,住在一個院子裡,多有不妥。
趙老太聽到傅景瑞這麼說,點了點頭,接過來銀子,“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要是不收下,你心裡難安。這些銀子,我給你買宅基地。”
傅景瑞見狀,“趙大娘,不用,我能自己賺錢。”
“就這麼說定了,既然叫我一聲大娘,那我就算是你的半個長輩,這事情聽我的。”趙老太不由分說,能把她兒子帶回來,就是她的恩人。
傅景瑞不好拒絕,笑著感謝,“多謝趙大娘。”
再次躺倒溫暖的床上,經過一天的相處,他對這家人有多了一些認識,也更加好奇。
趙玉啟閒著的時候,總是跟傅景瑞請教武功。
傅景瑞也願意教趙玉啟和趙家的其他幾個孩子,畢竟趙家不收伙食費,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心裡過意不去,教導孩子們練武,也很用心。
處理完混子的事情,趙志勇親自帶著禮品,給族長和一些關係好的族人送禮物,並且去家裡坐坐。
大家知道了趙志勇在外的經歷,也都唏噓不已,感到慶幸,紛紛安慰趙志勇不要想以前,回來了就是命大,好好過日子。
對族人的勸解,趙志勇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