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憑證?”馮恭問道。
“你不只是眼拙,而且見識淺薄!就這點本事,也好意思來當鬥寶裁判?”
葉天生輕蔑一笑,“你還是回去耕田吧!”
“你……”
連番受辱,佛都有火。
馮恭正要發作,卻又聽到葉天生接下來的一番話。
“依據明朝沈德符《敝帚軒剩語》中所言: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
“可見鬥彩瓷始於明宣德時期,不過實物罕見,故一般認為其創燒於明成化時期。”
“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又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
“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
馮恭聽罷,暗暗點頭。
關於鬥彩瓷的記載,他祖輩留下的書中有不少描述,的確如葉天生所言。
只是這不足以證明那件鬥彩是清乾隆時期的仿製品。
馮恭搖頭道:“明朝沈德符《敝帚軒剩語》,這本古籍我看過,但你想用這個來證明,恐怕……”
“孤陋寡聞的井底蛙!”
葉天生冷然斥罵。
不等馮恭做出反應,已是另一番述說。
“清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有關彩瓷的記述!”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記:圓明園來帖,太監劉希義交來成窯五彩瓷罐一件(無蓋)。傳旨,著做木樣呈覽。奉旨,將此罐交年希堯添一蓋,照此樣燒造幾件。原樣花紋不甚好,可說與年希堯往精細裡改畫……”
“因此,現今京城皇宮裡收藏的成化鬥彩罐有蓋者多數為雍正時後配,所以以上所記‘成窯五彩’可能就是成化鬥彩。”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記:太監高玉交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宣窯青花有耳蓋碗,五彩暗八仙鐃碗,五彩的收小些,亦照樣燒造……五彩洋花八寶大盤……五彩並蓮茶碗……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初二日太監胡世傑、張玉交成窯五彩菊罐一件、成窯五彩荷花罐一件。傳旨,著交唐英各照樣配蓋一件,其罐與花囊不可持去。”
葉天生冷若冰霜,語似利劍,將清代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的內容倒背如流。
馮恭越聽越是心驚,像是望著神靈一樣,愣愣的看住面前之人。
恍惚之間,彷彿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