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心了。
不過,朝臣們不追究,不質問,不代表李世民自己沒有想法。
總的來說,他還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雖然,他做的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面子可言。
兩個皇子才走,他就急匆匆的冊立李治當太子,也顯得太過急不可待。不只是讓自己看起來冷血無情,甚至,對李治也不是一件好事。
多疑的朝臣或許會想,承乾,泰兒接連被廢,會不會和李治有什麼關係。
是不是李治在後面搗鬼,天天向李世民進讒言,才招致兩位哥哥都被遠放。
雖然李治才只有九歲,但他的這個位子得來實在是太容易,太不可思議了。
宦海沉浮多年的大臣們,個個都是人精,思想也複雜的要命,只要涉及到宮廷內釁,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中間肯定有什麼複雜的陰謀詭計。
為了平息物議,李世民只能穩步推進,先讓李治搬到宮裡和自己作伴,至於太子的事,可以緩一緩再說。
他現在心意已定,也不需要在很多皇子之中挑挑揀揀,這就省去了許多時間,不必急於一時。
表面上看起來,這件事和大太監徐良也沒有多少關係,對於李世民的政令,他只是個執行者。
再者,李治的身邊也有貼身太監徐良,東宮的收拾,重新佈置等工作,全都交給他全權負責了。
但實際上,還真的有點關係。
既然是準太子了,又搬到了東宮,李治距離真正的太子,只有一步之遙。
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有一件事就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當是重中之重。
便是東宮內部官員的設定,有一些人自然是不需要換的,那些由朝廷老臣兼任的太子詹事,只是剩下的人選就還要考慮考慮。以前用過的一些人,專屬於承乾的,自然是不能再用了。
一些事務性的官員,倒也不需要更換,但重新確定人選,也絕對是一項大工程。
更不要說,晉王也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他遲遲沒有挪動地方,其中的原因,他也和徐良透露了一些。
原來,他是想讓現任的庫部員外郎沈安也在東宮謀一份差事,最好辦公地點就在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