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贏正想到了,後山上的鐵線蕨,它似乎發生了某種方向上的突變,和馮教授的理論對應。
在這之後,馮教授又做了許多實驗,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之後才有了《基因災難》那篇報告。
在《基因災難》中,馮教授展示了近幾年基因鎖鬆動的趨勢,是在直線上升的,而且越來越快。馮教授表示,人的身體有一個基因閥值,當基因鎖鬆動的趨勢到達這個基因閥值,基因鎖就會斷裂,從而釋放一部分基因的掠奪和融合性。
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不得而知。
他還發現,到達基因閥值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時間也不同,年齡越大時間越短,基因鎖解鎖的機率就越大。
而是什麼導致基因鎖鬆動,是什麼決定到達閥值的時間。馮教授在下面表示,經過他長達幾年的研究,他認為是身體內的毒素積累程度。這其中有工業汙染產生的毒素,例如:PM2.5、光輻射物、各種煙氣粉塵等,也有農藥的汙染物,紫外線照射程度等等。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年齡越大,到達閥值時間越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狀況,因為這十年全球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大氣排放物變多,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馮教授推測,也許在過不了幾年,全球的基因鎖都會出現鬆動,到時候,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個基因融合的世界,無數人基因崩潰,也有無數人成功的活下去。
那將是一個基因混亂的時代。
看到這,贏正不由得後脊發涼,背後的冷汗幾乎浸溼了他的實驗用的白大褂。這似乎也可以從側面解釋他注射基因最佳化液後成功活下來,因為他的基因鎖鬆動了,或者...解鎖了。
之後,馮教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發現基因越簡單,基因融合成功的機率就越大,基因越複雜,基因融合的機率就越小。因為基因越多,基因的排斥性就越大,基因與基因之間不能完美相容。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那些簡單低等植物突變率和存活率比高等植物高,而正常情況下,動植物的基因存活率要比人類高不少,人類的基因存活率低的可憐,就像喪屍片中的機率一樣,人類只有一小撮能活下來,之後還得面對自然災害,面對糧食危機,因為植物都異變,人類能放心吃的動植物將會特別少。
馮教授還發現,基因是可以進化的,透過不斷掠奪其他物種的優勢基因與自身基因融合,讓人類取長補短,知道最終的完美基因,他將其命名為神性基因。
那樣的基因將不會存在任何缺點,可以稱之為神,同樣的神性物種或許會擁有極長的生命。
看到這裡,贏正眼神一凝,他看到了希望。
他連忙在看下去。
馮教授表示,基因融合度越高,基因鎖解鎖程度越大,基因崩潰的風險就越大,他曾經嘗試把十幾個基因混雜在一起,這樣的生物毫無疑問的基因崩潰了,變成了一團蠕動的肉泥。
在這裡,馮教授提到,基因越少越精簡的人成為神性生物的機率就越大,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無效基因,基因崩潰的風險就越小,馮教授提到了一個案例。
這讓贏正想到了他自己,他也確信,馮教授說的就是他自己。
贏正緩緩的靠在了座椅上,他眼睛微眯,用手緩緩的摸弄自己的下巴,這是他思考的慣用招式。
這就解釋的通了,為什麼我注射基因最佳化液後奇蹟般的活下來,還有後山的植物的不正常變異。
“基因鎖鬆動已經迫在眉睫了麼。”
贏正向下滑動報告,他想要找到到達閥值的時間是多久,但是,很遺憾,贏正並沒有找到。
“這就像故意被刪除了一樣,馮教授不可能不去推測時間,而這份報告裡頭一點也沒有寫。”
他想起的馮教授勸他回祖屋的異常。
“難道!”
還沒等他細想,他就聽到祖屋外有鐵欄被拍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