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跟中國雖然關係好,但是也沒有好到義大利人不找彆扭的程度。
他們同樣是北約成員國。
白彥軍瞪了謝凱一眼,沒好氣地說道,“你小子這唯恐天下不亂,他們不找麻煩,對咱們來說,不是更好?”
剛進門的葛明朗等人也忙不迭地點頭。
“葛總,戰機沒有問題吧?”謝凱轉移了話題。
“沒有任何問題,狀態比國內其他的飛機這樣飛行後都好很多。”葛明朗自豪地說道,“機體結構,起落架等,都沒有任何問題。這超乎了我們的想象。”
葛明朗的喜悅更甚。
一路上,就在擔心出現這樣的問題。
殲7跟殲8的質量問題都有,長時間高強度的飛行,很容易出問題。
“這充分說明我們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質量管理體系是可靠的。”白彥軍也鬆了一口氣。
“你們這是巴不得出事兒?”謝凱同樣也輕鬆了下來,跟兩人開著玩笑。
得到的只是白眼。
“從84年就開始推行質量體系,這幾年一直都在完善,質量控制方面自然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4.5萬噸大壓機的投產,高精度五軸加工中心的使用,都對質量提升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謝凱並不是邀功。
質量管理方面,全國沒有任何一家單位有404嚴格。
就連最早推出“七專技術協議”的航天系統,都沒有404的質量體系更完善。
“質量沒有問題就好。可明天就到巴黎了,反而更忐忑。巴黎航展可是整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型別飛機的展示平臺。聽說蘇聯人將會弄出很多好東西……”白彥軍有些擔憂。
跟蘇聯人比?
那絕對是沒得比的。
“不就是蘇27、米格29以及他們用來發射太空梭的空中平臺安225麼?”謝凱明知道對方強悍,也不是太過擔心,“我們根本就不是跟他們競爭。全世界都知道咱們的航空航天製造技術不行。”
他這完全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
說不羨慕蘇聯的技術,那是假的。
要不然他不會謀劃這麼多年,讓柳東盛跑到烏克蘭去經營,就為了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去接受一些蘇聯技術。
“你小舅會到巴黎麼?”白彥軍突然問著謝凱。
謝凱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