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不知道。
就因為知道,所以才希望各大軍區各建立一支藍軍旅。
集中全軍的力量,來建設一支尖刀部隊。
這樣可以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有效提升部隊戰鬥力。
“高科技戰爭,打的其實就是各國的科技實力跟經濟實力。無論是科技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是我們的軟肋。現在,我們需要等。等經濟實力起來,等科技實力起來。”謝凱補充著。
一名將軍苦笑,“等待是必須的,可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白等啊。”
“怎麼是白等呢?首長,在等待的過程中,透過跟藍軍的演習,逐步尋找劣勢裝備應對高科技武裝的敵人的戰法;同時,也利用演習,尋找藍軍自身的不足。為部隊未來的發展建設,探索方向,同時根據部隊未來建設、國防需求為導向,引導國內高科技裝備的發展方向。等到部隊有錢的時候,也有足夠的高科技裝備可以選擇……”
謝凱說這話,一點私心都沒有。
他是真的希望軍方這樣。
以需求為導向。
如同國內市場化改革,可到現在,很多國營企業依然不瞭解市場化的執行。
軍工企業,雖然也在進行緩慢的改革,可實際上,並沒有跟原來差太多。
依然是上級下發任務,或則各單位去要專案。
本來部隊需求是明確的,卻只是建立在對目前作戰勢態的認知基礎上。更要命的是,部隊急需裝備,國內基礎又不夠好,最後裝備出來,會做出不少的妥協。
謝凱希望現在開始,逐步改掉這毛病。
雖然這樣的開發過程會有很多收穫,太浪費錢。
“你的意思,藍軍跟其他部隊的演習,應該成為常態化?”司徒雷敏銳捕捉到了謝凱隱藏很深的小心思。
那很要命。
之前都已經明確拒絕了。
“首長,演習成為常態化,才是最合適的。藍軍一直保持最先進的裝備跟戰術,同時,國內各大軍區精銳部隊輪番跟藍軍對抗演習,讓他們汲取教訓,改進後,繼續跟藍軍對抗……”
當年朱日和的藍軍旅,可是讓全國各大軍區的精銳部隊絕望的存在。
謝凱希望的是,藍軍的成績,要全面超越他那個時代的成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