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雖然技術落後一些,油耗高一些,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環保,只要有訂單,就可以持續改進下去。
麥道進入中國,完全讓運10失去了持續研發的經費。
“麥道本來就是我們的敵人,所以,搶他們的訂單,無可厚非。”謝凱比鄭宇成更不爽麥道。“當初他們要不是想要用我們第三架飛機的零部件來給工人練技術,我也沒這麼恨他們!”
謝凱說的話,顯然是言不由衷的。
麥道的技術,確實比大飛機廠強了很多,這點沒法否認。
有人說麥道是對中方進行公關了,才進入到中國,葬送了運10的前途,對於整個國家的高階製造行業瞭解越多,對上面這些大佬們越瞭解,謝凱卻越覺得那是扯淡。
如果上面的大佬真的沒有眼光,會允許404這樣的攪屎棍存在?
上面希望用技術換取市場,估計誰都沒有想到,十來年後,麥道會破產,被波音給兼併了。
最終,中國國內沒有大飛機可以生產。
不管怎麼說,麥道在中國生產了十多年,對於全國人才的培訓,還是算不錯的,要不然,國內在麥道飛機不允許在中國生產後,搞ARJ21支線客機跟C919大飛機沒有那麼容易。
唯獨不好的就是沒有了運10,國內系統配套都不健全。
“我們能搶過嗎?”汪貴林有些擔心,“別到時候影響到別的合作。”
“不合作更好!麥道撤離中國,那是最好的。到時候我們運10就沒有競爭對手了。”鄭宇成巴不得呢。
謝凱知道,麥道不破產,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的。
甚至,因為運10的存在,麥道飛機漲價都不敢如同原本歷史那樣過分。
民航總局的人不是傻子,中國生產技術太差,成本太高,麥道想要漲價?
漲價就不要了,運10差點是差點,能飛不是?
“麥道撤離是不可能的。隨著國內經濟的增長,國內民航市場將會大規模增長,對於民航客機的需求也將會更加龐大……”謝凱嚴肅地說到,“甚至,空中客車跟波音都會為了市場而進入中國建廠。”
中國的航空市場,將會是未來幾十年內全球航空市場增長最為快速的國家。
幾人尚未商量完,就接到龍耀華的通知,美國人邀請他們共進晚餐,一起探討關於超7A戰機合作的事項。
“有啥好討論的?要就直接給錢買唄!”鄭宇成現在腰桿子硬起來了。
好不容易能在美國人面前得瑟一回。
“還是老規矩,讓他們先給預付款?”汪貴林也是滿臉急切。
謝凱搖頭,“不,這次改規矩,學習他們跟我們合作的殲8II專案,讓他們先給全款!”
反正合作最終會因為蘇聯不行了,美國人不再需要中國幫他們分擔強大蘇聯壓力而中止。
殲8II都沒有完成就胎死腹中,到時候吧,以牙還牙唄。
美國人要求中方多支付幾億美元繼續完成殲8II,到時候中國也可以以成本上漲為由,要求美國人多支付錢,不然就不用交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