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難。我去找他們談,給到這個價格,咱們就接受,否則,全部現金。”謝凱心中盤算開來。“這事情,只能搞一兩個月。儘快把錢捏在我們手中。”
兩個月時間,從波斯灣運出超過3000萬桶原油,平均每天得有至少50萬桶原油運出來,否則美國股災爆發,原油將會大幅度下降。
“怎麼運?我們可是沒有多少油輪。”
“把原油賣給新加坡人。他們現在正發湊呢。”謝凱在一開始見有利可圖,就已經在琢磨這事兒。
繼荷蘭鹿特丹,美國紐約之後,新加坡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哪怕是後來佔據整個國家煉油能力2/5的裕廊島還沒填海造出來,現在每天的原油煉製能力超過200萬桶,而透過紅海運輸回來的石油,根本無法滿足他們國內的需求。
“運輸怎麼解決?”
“就在新加坡找那邊的運輸公司。每天至少得運輸50萬桶。即使這樣,前面一個月,基本上也只是把我們的本金給掙回來。”謝凱解釋著,“運輸費用什麼的,都得扣出來,而且這麼大的批次,如果不低於國際市場價格,我們根本無法賣出去多少。從波斯灣運輸到日本、韓國或則彎彎,路途太遠了。”
“又要去新加坡?”
“不僅要去新加坡,還得去伊拉克跟波斯一趟。”謝凱說到。
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波斯人這邊。
他們要是襲擊中國的油輪,這還真不是個事兒。
油運不出來,都是白搭。
“那邊可是正在打仗,而且你這……”汪貴林有些擔心。
這事兒,還真得謝凱去。
“安拉!”謝凱看著汪貴林擔憂的眼神,“這次你們找人安排行程,但是不能干涉我跟對方的接觸。”
謝凱其實沒說,伊拉克人不同意這價格,雙方無法達成協議,都是白搭的。
“10美元一桶?”易卜拉欣用小手指頭掏了掏耳朵,“謝凱,你在開玩笑?國際原油多少錢一桶,你瞭解過嗎?”
這種低價,甚至讓他們連憤怒都憤怒不起來。
“就是因為了解過,所以才提出這個價格。”謝凱根本不在乎易卜拉欣的態度,“波斯灣什麼情況,您們比誰更清楚。一旦你們結束戰爭,國際原油價格,馬上就會跌落……”
“可你這價格也太低了,拋開成本,我們都沒有多少利潤了。”易卜拉欣覺得謝凱一點誠意都沒有。
在國際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居然給出10美元一桶的低價,這比他們還沒跟波斯人打仗前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