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表面上不支援不反對運十的繼續發展,但是卻在秦飛的生產配套升級上,撥了不少經費,使得秦飛的生產線一直處於緩慢的持續更新升級中。
運十搬走,自己再開生產線,到時候,這些撥款都是沒有了。
生產訂單也沒有了,那還怎麼過好小日子?
“他們只撤離一部分。民用專案留在這邊。”李明山把情況簡單介紹了一下,“除非是有什麼因素影響到了運十的發展。”
這話明顯是警告孫道乾等人。
蘇興國苦笑,“首長,他們不參與,我們還哪裡有可能跟美國人合作!”
孫道乾也點頭,“他們不會拿錢出來的,哪怕是寬體客機的改型,引入美國技術,他們都不同意。”
李明山看著這兩人,嘆了口氣。
軍用方面,即使有引進的技術加快發展,又能如何?
部隊沒錢,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得為國家經濟發展讓路,這就決定了空軍沒有太多經費來採購大規模的先進裝備。
404的人比孫道乾他們看的明白多了。
“有時候,搞軍事科研專案,不一定圖結果,過程很重要。特別是過程對整個國家技術體系的刺激作用,更是不能忽視的。”李明山只丟下了這樣一句話。
程不時一直都有些沒想明白,按理,軍用大飛機專案更重要,為什麼讓自己去主持這工作?
不過他也沒有詢問太多。
“馬老,軍用的寬體跟民航的寬體,在效能上能有多大的差距?”李明山走後,謝凱跟鄭宇成兩人把大飛機團隊的幾名核心負責人叫在一起,開個會。
主要就討論運十的持續改型跟軍用運輸機的啟動。
“差距大很多。民用的只是加寬機體,甚至不用加長,機翼的翼梁跟翼盒橫穿整個機艙,一方面是會影響到貨物裝運,如同裝甲車等重型裝置,要是裝在作為中心點的翼盒上,重心抬高,根本無法飛起來……”馬鳳山以為謝凱知道,一邊用詫異的眼神盯著謝凱,一邊介紹著。
謝凱問這個的目的,不是因為不知道。
而是希望知道軍民另種不同用途的飛機能有多大可能性在零部件上通用。
那樣將會有效減少成本。
“零部件通用性很高,雖然結構有些不太一樣。民航客機的要求比軍用跟高,在條件好的機場跑道上,強度更高的起落架等使用壽命更高,可以有效增加使用壽命。唯獨有個缺點,就是生產成本要高一些。”
“高多少?”
“至少搞15%。”
“那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提高這麼點成本,就有效降低軍用的成本,已經非常划算了。
“這專案不能再用運十了吧?”鄭宇成又有了起名的興致了,一臉希冀地看著謝凱,“運十是110噸級的,咱們新的型號,要不叫運15?150噸級……以後200噸級,就叫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