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的可能性不大。
“安22跟安26,這些效能太過落後,咱們國內已經有了運8,沒有必要去搞這些斷了運8的生路。”謝凱不是不想要安124,無論是維護成本還是使用成本,都太高了。
搞回來,軍方不要,賣不出去,他總不能當成自己的專機玩兒不是?
那玩意兒,在不攜帶貨物的情況下,航程可達15000公里,就是帶上四十噸貨物,也都能飛行上萬公里。
搞一架給自己當專機,那絕對是騷包的事情。
問題是,飛一趟幾十萬美元,不是軟妹幣,太心痛了。
“伊爾76這樣的最為合適,如果搞到,咱們可以改造成空中加油機或者效能更強的預警機。運十的狹長機體,雖然可以用來改造預警機,卻沒有伊爾76那樣容易佈置。”謝凱的話,並不是胡說八道的。
運十改造預警機的工作,一直在做,圖紙設計階段甚至即將完成。
因為機艙狹長,內部佈局設計花費了太多的功夫,結果導致設計出來的預警機很難達到理論效能空軍的要求。
伊爾76更合適。
“海路直接走烏克蘭還是過挪威?”鄭權明白了,謝凱的心,太黑。
他總算知道了謝凱為什麼如此受基地管理委員會的重視了。
“烏克蘭。我們必須重點經營烏克蘭的關係。”謝凱舔了舔嘴唇,“一旦蘇聯解體,我們能在烏克蘭得到最大的回報。”
一想到烏克蘭,謝凱就有些激動。
中國的航母,最早就是來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
只是可惜,那些被歐美忽悠著銷燬的圖160白天鵝,圖22M逆火轟炸機以及各種戰略導彈,巡航導彈。
到時候搞回來一些,賣給軍方,也能發財。
實在搞不到這些,退而求其次,搞一些技術,也是可以的。
“蘇聯船舶製造業,核潛艇在俄羅斯本土,水面艦艇則是在烏克蘭。我們國內的軍艦製造,心臟病問題同樣嚴重,所以……”謝凱賣了個關子。
鄭權明白了,掏出隨聲攜帶的小本子,在上面寫了一些數字。
“我們應該謀求的重點就是技術,只有有了技術,自己想製造多少,就能製造多少。光是裝備什麼的,再多也有達到使用壽命的那一天。”齊志遠提醒著。
搞技術,才更符合基地的利益。
搞到裝備,賣出去,賺再多錢,那也都是一錘子買賣。
“當然,這是必須的。搞技術,甚至搞他們最頂級的人才,那才是我們應該乾的。權哥,有機會,你得多接觸他們的頂級技術人員,搞好關係……等到蘇聯不行了,就給他們開條件,或者由他們開條件。”謝凱最眼饞的就是蘇聯的頂級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