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的話讓謝凱很驚訝。
鄭銘下午還在謝凱這裡,一點口風都沒有漏。
“他們能有錢?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號還問題一大堆呢……”謝凱根本就不認為大毛有錢支付瓦良格號這麼龐大的開支。
要是能支付,當年估計幾億美元,就能讓烏克蘭幫著完成。
“問題就在這裡。烏克蘭方面其實從蘇聯解體後就已經沒有能力完成航母的建造了。失去了蘇聯的排程跟技術支撐,烏克蘭根本沒能力從沒有統一排程的那些加盟共和國內得到支援……”
劉老把一些內情向謝凱做了介紹。
蘇聯解體後,所有的工業部門都不復存在,很多靠著國家撥款的研究所停止了運營。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要想完成早就處於停工狀態下的瓦良格號的建造,根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蘇聯解體的時候,瓦良格號完工程度雖然達到了差不多60%的程度,但是各種裝置都還沒有開始安裝多少。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進行了多輪海試,甚至艦載戰鬥機都已經上艦。
可在蘇聯解體的時候,這艘航母還沒有完全完工。
至少海試是沒有結束的。
“按照原本的設計,瓦良格號比先建造的庫茲涅佐夫號有很多的改進,跟目前國內在航母上的走的路子是一樣。所以到了第三艘,他們就直接上核動力航母了。俄羅斯的工業體系不完善,當初很多的研究所,到現在後沒有恢復,加盟共和國內的,算是徹底失去了……”
劉老看著謝凱,很認真地解釋。
他需要讓謝凱知道,相對目前的大毛來說,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這二十多年不斷地完善工業基礎,已經擁有了大毛在某些方面無法比擬的優勢。
“他們會同意跟我們合作?至少,面子上比較難以接受。”謝凱總覺得裡面有啥問題,“另外,雖然工業體系確實不完善,至少他們有蘇聯留下的厚底子,在某些方面,我們無法比擬……”
蘇聯有多強?
看看解體後二十多年,大毛幾乎沒有多少發展,留下來的技術還有很多不落後,就能知道。
國內的基礎配套確實已經逐步完善了。
但是要達到蘇聯的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走。
“合作!這是他們的目的。如果要靠他們自己,僅僅是不完善的工業系統,就不是短時間內能搞出來的。”劉老變得嚴肅起來,“他們經濟不景氣,需要開支的地方比咱們還更大,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到現在,他們大型軍艦的建造計劃幾乎全無……而又實施了海軍復興。”
歷史完全改變了。
曾經,大毛從中國國內採購大型軍艦的動力系統等,那可都是十年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