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跳傘都不行,會因為自己陷入危險,可能令藍軍損失一名優秀飛行員而被罰。
被罰的結果,就是去飛那些機動性不強的老式戰鬥機。
殲7、殲8那些,相當穩!
藍軍沒有任何一名飛行員願意去飛這些機型。
“還是要搞整體的大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結構強度。成本高點,相對增加的使用壽命,空軍方面應該不會有意見。”
謝凱做出了指示。
404在這裡面,也是佔了份額的。
“你把這個透漏給他們幹什麼?目前咱們航母八字還沒一撇,艦載機如果競爭太厲害,到時候會影響其他專案發展的。”回去的路上,鄭銘好奇地問謝凱,“你之前不是讓那邊偷偷搞麼?”
“我們需要艦載戰鬥機方面有更多選擇。F14之所以被美國淘汰,並不是因為效能不行。”
謝凱嘆了口氣。
美國國內,軍工單位內部競爭非常激烈。
雖然看來F18/A比F14先進,甚至因為取消了可變後掠翼而使得維護成本大幅度降低,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
美國海軍服役的F14,已經不剩幾架了。
競爭失敗,導致這些戰機也沒有了進一步改進的機會。
“F14的可變後掠翼技術,一直都是國內的硬傷。加上那個成本也太高了,不管生產成本還是後期維護成本……”鄭銘知道謝凱的意思。
說到底,海軍並不希望F14搭載到航母上。
F14是60年代的老設計,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
那個時候的設計,不管怎麼超前,到現在,終究還是落後了。
沒看到,世界各國最先進的主力戰機,已經沒有任何一款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設計了麼?
“鄭部長,如果F14搭載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再配備更先進的航電系統跟發動機呢?”謝凱倒沒有去爭論什麼。
“比如說?”鄭銘也來了興趣。
成本啥的,先不去考慮。
作戰能力啊!
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幾乎成了先進主流戰機的標配。
“發動機如果用上渦扇10B這種我們正在研究的帶有向量噴管的渦扇發動機,其他電子系統按照國內最先進的搭配……”謝凱一臉燦爛的笑容。
F14採用的是通用動力的F110GE400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2700公斤,推重比只有6.36。
謝凱要給這種戰機配備加力推力達到14200公斤的渦扇10,已經能大幅度提高效能;加上渦扇10的重量比F110要輕好幾百公斤,從而可以載入更多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