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應該考慮去學企業管理或者經濟學”謝凱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欠缺的一些東西,心中冒出這樣的想法。
如果之前就考慮了這些問題,他不會同意鄭宇成提出接手123家瀕臨破產的國企的。
“難道真準備接手這些企業”謝建國再次試探謝凱。
他不知道謝凱的真實想法。
原來鄭宇成說謝凱要接收這些企業,謝凱的解釋是利用這些企業跟紅旗機械集團下屬子公司進行拆分、兼併、重組,實行股份制,推動股份制改革,最後推向市場在全國範圍內籌集發展資金。
這樣的提議確實很具有操作性。
可這批企業數量太多,涉及的問題也太多,不僅基地管理人員不夠,連成本,基地也都難以支撐。
123家企業,退休幹部職工,至少十萬人起步。
以目前各單位退休職工退休金算,每人每年至少得上千。
這就是上億了
“如果他們同意這些條件,可以把123家企業全部接手。當然,不能按照原來想的那樣一次全部接手,分批接手。最多一次十來家,分幾批完成。前期投資部分,在前期投資的企業發展良好的情況下,再接手第二批企業利用前期投資獲得的利潤來投資其他單位,而不是一直用基地的資金來輸血,否則,基地會被這些企業拖死”
謝凱認真考慮了這些問題後,也就有了方案。
他以前不是高層管理,只是基層技術人員,可也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網上看過無數案例。
加上這些年對基地發展都有謝凱的插手,謝凱自然瞭解一個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並在解決生存問題得到發展。
整個基地管理層在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跟獨到的見解。
無論是謝建國還是孫玉成,都瞭解他們如何才能更好發展下去。
404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跟挑戰,稍有不適,就會煙消雲散。
何況,程睿在基地的權利也越來越大。
按照謝凱跟鄭宇成等人的意思,程睿將會成為基地新一屆管理委員會的第四位負責人。
目前程睿資歷太淺,加上又是從上面空降下來,短期內把他扶上去並不合適。
一家企業要發展,有著明確的定位,很重要。
“他們不會同意這些要求的,很多廠這幾年都靠著銀行貸款發工資。現在遇到這樣的窘境,是很多年累積所造成的,僅僅是工資,不可能讓這些廠欠這麼多債務”嶽林提醒謝凱。
在這上面,他不好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