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剪紙鳳凰圖片> 第五百四十七章:炫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七章:炫耀 (1 / 2)

據史書記載,廖、曾兩姓都從寧都徙居興國三僚,

“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明?嘉靖董天錫編撰《贛州府志?

人物誌》)。可能是因為這一緣故,三僚人非常願意跟外人介紹楊救貧為三僚卜地開基的傳說。

據說曾文辿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開基祖先,自從在黃禪寺偶遇楊救貧之後,便與楊救貧雲遊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尋找一塊吉壤,世代定居下來。

在寧都的賴村,曾文辿希望在那裡安家,在他看來,那裡的風水可以出大官,楊救貧說那裡的山是禿頭山,只會出大盜。

後來在雩都的平頭寨,曾文辿說這裡是

“五虎下山,獅象把水口”,將來子孫肯定興旺發達,誰料楊救貧又說他看錯了,這是

“五鼠下山,貓兒把水口”。曾文辿發現三僚的風水不錯,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於是告訴楊救貧,他已經找到了一個

“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的好地方。楊救貧來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塊肥沃的盆地,山水環繞,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在遙遠的盆地邊緣有一棵高大的松樹,樹底下臥著一塊圓形的巨石。

但是,在這位風水大師的眼裡,看到的卻是一塊適宜風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個盆地就是一個碩大的羅盤,盆地中間的長條形石峰酷似羅盤的指標,而松樹和巨石則是風水先生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包裹。

他說,住在這裡,子孫後代端著羅盤,揹著包裹出門。原來楊救貧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

楊救貧和他的兩個弟子(曾文辿和廖姓開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為

“寮”,故稱

“三寮”(現在為

“三僚”)。曾文辿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他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簾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醜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明清以來,曾氏後裔人文蔚起,出了許多人才。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拿著這份地鉗記,尋找其中的

“天馬水”、

“出土蜈蚣”、

“羅經山”和

“甲木水”。

第二天,楊救貧頭戴斗笠,腳穿草鞋,身背羅盤,手持柺杖,把贛州城附近的山山水水踏勘個遍,都沒有發現什麼怪異之處,後來他出了建春門,沿江而上,遠遠看見一座形像大船的石山,臨江而立,好像要乘風破浪迎頭駛來,覺得有點驚人,於是他爬上了那座石山,站在大石頭上,俯看貢江江水洶湧咆哮,遠看贛江煙波浩渺,大有漂江出海之勢,不覺心有所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