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曾宇傑說得有道理。唐晨說道:“抓住了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就已經贏了大半。”
“我就想知道,你這兔崽子弄這個,那些摩的師傅,不會把你的車全都拆了?”四哥雖然有點跟不上潮流,但是他看問題的角度,絕對是很獨到,但又極為準確的。
曾宇傑一愣,然後嘟囔地說道:“共享單車弄出來,就是有被毀壞的風險。其實精算師早就將車費、租金、會員人數、運維成本等分析資料都給我們這些投資人看過了,按照該資料模型核算,共享單車應該是個勝算極高的買賣。畢竟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網民人數和會騎腳踏車的人。”
“但是……”唐晨還是忍不住潑冷水,“這也還是賺一筆就走的生意啊!那些真實的使用者活躍度、沉澱資金金額、使用者退租比例、運維折舊成本等都是不可告人的商業機密,要是真的給所有投資人看得一清二楚了,那麼整個平臺和商業模式就將變得毫無秘密可言,使用者黏性、盈利能力、折舊成本就像一本攤開的財務手冊,一覽無遺。
舉個例子,在喬布斯創造iPhone之前,誰也不知道指尖輕輕在螢幕上劃過解鎖是一種多麼美妙的體驗,喬布斯根本就是一個消費行為的預言大師;而在3G真正普及之前,幾乎全球的通訊專家都曾以為視訊通話是3G的殺手應用,而這已經被證明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即便在4G時代,視訊通話的應用頻率仍然不高。
使用者心,海底針,對消費行為的判斷只要差之毫釐,就可能謬以千里。
就我而知,投入共享單車的城市,在每天深夜11點多開始,就會有一輛輛滿載共享單車的卡車開始穿行在都市的大街小巷,路邊零散的單車被重新整編,並被整齊地放置在地鐵口、商務區、小區門口等使用者取車的熱門地點。但第二天它們之中有多少輛車會被消費者騎走,沒人知道。
在都市的市中心,單車的使用空間被密集的地鐵和公交體系壓縮;而在市郊地區,共享單車面臨的安全問題更加嚴重,私藏、破壞事發機率大大提升,運維成本猛增。如果遇上單車故障誘發的交通事故,其間的法律問題又會被擺上檯面。
一陣興奮之餘,消費者會不會對共享單車產生足夠的黏性還很難說。說白了,消費者到底有多離不開共享單車,他們的熱情能持續多久,仍是最關鍵的未知數。
即便假設共享單車將來真的成為都市中除了鋼筋混凝土、動物和植物外的又一個新成員,那麼它還將面臨政策上的風險,既然是城市的一分子,就得接受城市主人的管理,融入一個新的大的生態體系,這是一個老大哥網約車都沒有解決好的難題,共享單車同樣逃不過。
如果最終被證明共享單車僅僅切中使用者的虛假痛點,那麼整合將快速到來,共享單車將被整個共享出行市場吞噬並消化,或維持經營,或淪為雞肋,或被徹底淘汰。利弊共存,就看事態如何發展,消費者怎麼用腳投票了。”
大家都沉默了,曾老突然發現,在這個問題上,四哥和曾宇傑這對“冤家”父子,好像不懂得什麼是吵架了。
“那唐晨你的意思是,不要做這個?”過了好久,曾宇傑才有點沮喪地抬起頭,看著唐晨說道。
“不,應該做!”唐晨笑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會有些風險的。但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你要吃到美味的螃蟹,就得冒著被螃蟹夾傷的風險。剛剛曾老說得對,共享單車其實就是賺個概念,賺個新鮮度。投入進去是沒問題的,但什麼時候撤出來,就是一門學問了。這個我沒實踐過,我也不好發表意見。但共享單車的投資,宜早不宜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