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者,無得而過之也。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不謂至偉至偉者歟?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柔一剛交而地之用盡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靜之大者謂之太柔,靜之小者謂之少柔。動之大者謂之太剛,動之小者謂之少剛。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
唐晨這一念不得了,根本就停不下來,十分鐘過去了,他還是在繞著法壇轉個不停,口中唸唸有詞的。
“唐師傅這是念著什麼?”
曾老聽得頭有點暈,看著唐晨在轉圈更暈。
“這是《皇極經世》!”見多識廣的陳老已經聽出了一些端倪來了。
錢老一愣:“是宋代邵子寫的《皇極經世》?!”
“邵子是誰?”
王東旭不解地問道。
“邵子原名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也是一個道士。他寫的《皇極經世》,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皇極經世》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皇極經世》在宋徽宗重修道藏時,被收錄進《萬壽道藏》之中。只可惜後來金兵滅宋,《萬壽道藏》佚落,《皇極經世》也就從此殘缺不全了,可惜啊……”
陳老連聲嘆息,眾人也扼腕。這可是中國最高的思想成就,居然就這麼被野蠻所湮滅在歷史過程之中。
“那唐師傅現在唸的《皇極經世》,不是原版咯?”錢老疑惑地問道。
“這也不一定,兩宋間人王湜考證,存世的《皇極經世》是邵伯溫在邵雍去世後,將《皇極經世》與《觀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聲音律呂之學而成的。大致上還是《皇極經世》,只不過還存了幾成就沒人知道了。不過,這也不影響《皇極經世》成為道家的經典書籍。”陳老笑道。
“原來是這樣……對了錢老,唐師傅還得繞多久的圈子?”曾老看得頭有點暈,不敢再看了。
錢老答道:“起碼得三刻鐘吧,也就是四十五分鐘。這是必不可少的誦經,不夠誠心的話,法器難成啊!”
“這麼久?”王東旭有點驚訝地說道。
就在這時,臥室裡走出一個人:“怎麼大清早就開始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