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多謝你了靚女……”王東旭輕輕地敲了敲包廂的門,然後才扭了一下按鈕,走了進去。
“張老闆真是早啊,我們來得遲了!”王東旭見到張元富已經煮好了開水,準備泡茶了,連忙賠笑道。
張元富微微一笑,說道:“現在還不到八點,王大師你還沒遲到,快請坐!咦,這位是你的弟子吧?昨日見了,都忘了請教王大師了……”張元富見唐晨年紀輕輕,也存了以貌取人的心思。
王東旭怕唐晨不喜,連忙說道:“張老闆,我要是收了這樣的弟子,做夢都會笑醒啊!不瞞張老闆,這位是唐晨唐師傅,別看他年紀輕輕,眼力著實了得!我自認眼力不夠,才請唐師傅來相助的。昨天能在青坑村有點發現,還是唐師傅看出來的。說起來丟人啊,我去了青坑村五次,五次都是空手而歸。唐師傅只去了一次,就發現了好多東西……”
聽到王東旭對唐晨讚不絕口,張元富也收起了輕視的心思,認認真真地打量了一番唐晨,恭恭敬敬地說道:“失禮了唐師傅!”
唐晨微笑道:“王大師誇大而已,我哪有這般厲害!不過是剛剛出道,王大師給我外公臉面,才這麼說的。”
張元富心念一動,問道:“唐師傅是家傳風水?”
“是啊,唐師傅家承高(gao)州林德大師,是林大師的外孫,一身風水術不同凡響,但製作法器更為精妙,不乏精品。如果張老闆有這方面的需求,大可向唐師傅定製,包你滿意!”王東旭也懂得投桃報李,幫唐晨張羅起生意來。“張老闆,你看看唐師傅胸前那塊黑曜石觀音,氣場內斂,但招財辟邪化煞的功效一點的都不輸其他法器。”
唐晨一愣,他現在才知道,林超送給他的這塊掛件居然是黑曜石材質的。要知道黑曜石是佛教製作佛珠和工藝品的寶石之一,在中國傳統民俗中,通常採用黑曜石結合貔貅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以及安置家中用於招財辟邪和鎮宅。怪不得這塊觀音有如此氣場,想必是經過了某個高僧開光了。
佛道殊途,唐晨的引氣的手段,大抵接近佛道,也難怪不能為這塊黑曜石觀音掛件再晉升一個檔次,氣場都衝突了。
張元富雖然不懂法器,但他相信王東旭的眼光,再也不拿唐晨當一般年輕人看待了:“唐師傅年紀輕輕,就已經有如此本事,果然是後生可畏啊!來來來,喝茶,喝茶,嚐嚐這正宗的鐵觀音……”
王東旭是品茶大家,雙手接過茶杯後,抿了一口,細細品味一番,感嘆道:“湯色金黃透亮、滋味鮮爽、茶韻芬芳口味醇厚、香氣高長純正、回甘生津,應當是特級觀音王了。”他輕輕地放下茶杯,拿起那袋沒有標識的茶袋,抖出幾片茶葉來看,更是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條索肥壯、勻整重實,砂綠烏油潤,錯不了!”
張元富笑了笑,他自然不會說這可是極品觀音王,市面上可以賣到幾千塊錢一兩。但在他這等富豪眼中,幾千塊錢的東西就和幾毛錢的東西一樣,都是不值錢的。“王大師,唐師傅可知道,‘嘆茶’(粵語喝茶的意思)也有段‘古仔’(古仔,粵語故事的意思,講古就是講故事,相當於北方的說書)?”
唐晨不熟悉這個,當即搖了搖頭。
張元富來了興致,也沒有急著問他們在青坑村發現了什麼,啜了一口茶水,才緩緩地說道:“嘆茶,其實源自南海。在清朝咸豐年間,南海就出現了一種叫‘一厘館’的食肆,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內部裝置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為客人提供一歇腳敘談、吃東西的地方。後來‘茶話’改成‘茶居’。‘居’的意思大概是想適合文化人或有閒人士的情趣,給他們有個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後來,生意做大之後漸漸改名叫‘茶樓’。但一般小市民想要嘆茶,卻又上不起茶樓,所以就出現了一種叫‘二厘館’的茶館,也供同樣的點心,滿足了星斗小市民所需。當時年,‘二厘館’的茶資只需二厘錢,茶樓的茶資卻要三分六厘錢,相差足足十幾倍,故當時就流行‘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蹴’的講法……”
唐晨恍然大悟,原來粵省人喜歡喝早茶是源自這裡,還有個這麼有趣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