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仔細看看,這裡是不是有一支毛筆?”
陳老指著木如意的如意首說道。
“嗯,是有一支毛筆,不僅有毛筆,還有琴、和棋盤,等等,好像還有一幅畫?”唐晨仔細端詳了一番,才驚訝地說道。
“就是了,琴棋書畫,全都齊全,還不是四藝如意?”陳老笑眯眯地說道,從唐晨手裡接過木如意,輕撫著木如意,好像在撫摸著最心愛的寶貝一樣,“有了這個四藝如意,配合文昌塔,還怕我那孫子學業不成?”
說到這,陳老心情開暢,忍不住說道:“小唐,現在你知道為何叫四藝如意了吧?”
唐晨說道:“是‘琴棋書畫’這四藝?”
“沒錯,在古代,彈琴、弈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即‘文人四友’,也叫‘君子四藝’。就是到今天,也代表著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陳老忍不住賣弄了一番學識。
唐晨點了點頭說道:“沒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陳老嘆了口氣:“當然了,現在很少人能真正精通琴棋書畫了。這‘君子四藝’,則用來代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高,學識廣博。在這個意義上,四藝如意是可以配合文昌塔使用的,甚至能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唐晨沒想到還有這等用法,陳老作為一代風水名宿,果然有他獨到的地方。
“說回如意,小唐,我可要考考你,你對如意有多少認識?”陳老半認真,半眨著眼睛說道。
唐晨一愣,然後呆呆地說道:“我就知道如意是古代人用來搔癢的東西,然後因為形象‘心’字,所以被賦予了很多寓意,在風水學上,也叫做‘喝形取義’……”
陳老認真地聽著,然後才緩緩地說道:“知道這些都算不錯了,其實很少人知道,這如意也能做法器的。如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之時,又稱‘搔杖’、‘握君’、‘執友’或‘談柄’。一般來說,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我們這裡有個通俗的叫法,你應該也知道,叫‘不求人’。
後來,如意的形態發生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轉變成今日的‘不求人’,在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大多柄端作心字形,所以就是‘稱心如意’。‘如意’於印度梵語中稱‘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字形,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
如意樣式也是慢慢發展起來的,現在經常見到的經典樣式有三種,天官式如意、靈芝式如意和三鑲式如意。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線條簡單,但是高貴而威嚴。靈芝式如意的造型跟靈芝一樣。三鑲式如意是用玉器、瑪瑙、碧璽、珊瑚、象牙、翡翠等名貴寶石鑲嵌在珍貴的紫檀紅木或者銅鎏金上,所以稱為三鑲式如意。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廣泛,它可作為防身器物,戰爭中也用於代麾作指揮之物,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常人遠行前,家人或友人會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願;佛僧講經時,常用‘如意’作隨身攜帶的道具。
清代,“‘如意’在宮廷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禮儀的臣下必敬獻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順利;在皇帝會見外國使臣時,也要饋贈‘如意’,以示締結兩國友好,國泰民安。在帝后、嬪妃的寢室中均有‘如意’,以頤神養性,兆示吉安;特別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宮中萬壽,中秋元旦時節,都需要臣下敬獻數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如意’的器形,最廣泛的**是由‘朝笏’發展而來的,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記事的筆記本,為了增加美觀便在上面繪上祥雲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歷史上盛行的玉器飾品,包括翡翠飾品,如玉簪、玉釵、龍鉤、頂戴、板指、玉帶、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大眾化的珠寶消費市場上已基本絕跡,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場中還或許能見到這些飾物,但如意卻能夠穿越歷史被人們接受並流傳下來,受到了當代人們的普遍欣賞,成為雅俗共賞,雅俗樂用的飾品。
現在京都,我們粵省的四平、揭陽、HN的南陽,鎮平以及揚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藝師運用翡翠、和田玉、獨山玉等製作各種造型的如意雕件。
除了玉如意之外,如意的品類還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另外,又有種種如意圖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如意,就是用鯰魚的圖案;萬事如意是用萬年青和柿子;吉祥如意和平安如意都是花瓶的圖案;四藝如意你知道了,琴棋書畫嘛;必定如意則是筆和銀錠……”
唐晨目瞪口呆,看著陳老侃侃而談,一時間驚訝得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陳老,你也在玩收藏嗎?”
陳老搖了搖頭:“我只是對這些有點了解罷了,不能說是玩。”
說是這麼說,但陳老口中驕傲的意味,連唐晨都聽得出來。
如果不是一個專門玩收藏的人,哪裡會知道這麼多知識啊!
唐晨苦笑道:“看來我知道得還是太少了……”
“能認識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了。”陳老得意洋洋地“教誨”唐晨說道,“我們做風水師的,不觸類旁通多一點傳統文化,不修身養性,怎麼能與天地溝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唐晨沉思了一會,才說道:“陳老,我受教了。”說罷,他對著陳老行了一個長揖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