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光好的話,天使投資是最賺的,可能最初的一兩百萬甚至更少的天使投資,就能賺到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比如企鵝當初最開始的時候,你投資個幾十上百萬,現在絕對能成數以十億級的富豪。
當然,天使投資大多其實也是血本無歸的。
姜林當初不接受融資,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資金鍊很健康,沒必要融資,若是接受別人的融資,除了分一部分股份給別人之外,最重要的是,姜林想要做什麼事,還要受到掣肘,畢竟那時候的姜林還只是個小角色,沒有多少話語權。
如今不同了,姜林自己也算是一個大佬,就算是融資上市,姜林也有絕對的把握將公司牢牢抓在手中,受到的掣肘也小很多。
就像馮運一樣,別看他現在在寶劍集團是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存在,而且現在也是國內首富,但是在他創業初期,為了拉投資求爹爹告奶奶的,最後讓出不少的權利,受到資本的掣肘,後來寶劍集團發展起來,馮運就立馬將掣肘他的資本踢出了局。
姜林也是擔心當初自己還弱小的時候,一旦接受融資,資本方就要指手畫腳的。而現在不同,且不說姜林現在自己是個大老闆,就算是姜林大導演的身份,都很少有人能對他強行指手畫腳的。
姜林第一個丟擲來的子公司就是影視製作公司,影視製作公司看似是姜氏傳媒最重要的子公司,因為影視製作公司不僅負責姜氏傳媒的影視製作,擁有著業內最強大的製作團隊,而且還擁有工傳媒的大量影視資源,這些東西都是重要的資產。
不過,對於姜林而言,這一切恰恰都不算什麼,就算最後姜林控制不住影視製作公司了,姜林只要一個念頭,直接另起爐灶,很快就能建立起另外一個影視製作公司,甚至很有可能將原本的影視製作公司的班底直接挖空。
其他的如藝人經紀公司,一旦被他人掌握了,想要再把簽約藝人挖過來就難了,而綜藝製作公司如今正在迅速上升期間,融資的話也不划算,等將來趨於穩定了,就可以開啟融資了,反正現在姜林又不缺資金,而騰飛影業原本就是多方掌控的……想來想去,還是影視製作公司最合適。
姜林的決策,傳到公司高層,大家都很興奮,雖然大家手裡握著的股份也值不少錢,但是要說真正能體現價值的,還是上市之後,可能會大幅度上升。而且,公司上市,必然會有一部分人能買到原始股,而姜氏傳媒的藝人和高管肯定是最優先的物件。
隨後,這訊息也傳到外界,於是許多資本紛紛開始給姜氏影視製作公司估值。
姜氏傳媒的一些動靜,華平自然也知道了,不過,對於此事華平並不干涉,只是稍問了幾句就沒再多關注了。
而《我和我的祖國》的宣傳也開始了,因為有華平親自坐鎮,再加上有姜林在,所以許多平臺都很給面子,紛紛掛上了《我和我的祖國》的劇照海報。
不過,對於這部獻禮片,現在國內的觀眾都有一種抗拒的心理,因為實在是之前的幾部獻禮片實在是消費了大家太多的愛國情懷,起初大家看獻禮片,還有點新意,就算是劇情不算太好,但好歹也能數明星嘛。
所以,電影還沒有上映,到處都在評論了。
“獻禮片?現在獻禮片還有好看的?”
“或許吧,不過姜林怎麼突然想不開去拍獻禮片?”
“說不定姜林有信心扭轉獻禮片的頹勢呢!”
“怎麼可能?現在的獻禮片除了包場之外,還有幾個零散觀眾去看?”
“拍來拍去都是那樣,都沒什麼看頭了,估計姜林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吧!”
“姜林的電影票房一直都很不錯,現在看來,要拍一部低票房的電影了!”
……
觀眾們以一貫的思維來看待這部獻禮片,畢竟獻禮片除了一開始因為全明星陣容讓大家新奇了一把之外,之後的獻禮片,基本上一個套路,而且基本上都是高光偉岸的,已經趨於與其他的主旋律電影差不多的地步,不同的是獻禮片用的是明星而已。
之前大家的愛國情懷也基本上都消耗殆盡,所以現在看到獻禮片,基本上都是統一地覺得這不是我們的菜。
相比觀眾的感覺,業內對於姜林的選擇都一致是覺得姜林這是在感謝華平當初挺他,畢竟當時只要有心人都可以看得出來,有不少人想要將姜林搞下來,然後兵瓜分姜氏傳媒的利益,雖然不可能真的將姜氏傳媒甚至是姜林搞下來,但是肯定是要想辦法從中刮一層油下來的,然後就是華平一句話挺了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