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從小就出現了血管問題嗎?這個問題家屬也沒給我們反應過耶,幸好沒有倉促做手術,否則手術風險係數將會成倍增加。”
幾個主任聽了後,心中著實有些驚悸。
做手術前通常會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與基礎疾病,這麼重要的事情,家屬沒反應,他們也沒問。
這裡面也透露出一個責任心問題。
甚至可以理解為程式上的一個漏洞。
心胸外科想著患者本來就是院內收治過的患者,已經由急診科、心血管科把過關了。有什麼病史,那還不是早就問清楚了嗎?
所以壓根就沒有再往這方面想。
“幾位主任都是心外科方面的專家,你們覺得病人這種全身動脈血管畸形病變的原因是什麼?”
周燦對病因更感興趣。
患者想要做心臟手術,肯定要把動脈病變的原因弄清楚。
這也是醫生需要盡到的審慎義務,可以儘可能減少整個圍術期的風險,大大提高手術成功率。
“具體原因不好說,必須經過檢查、以及對患者的幼年發病經歷、父母和祖父母等是否也有此類疾病進行逐一排查,才有可能找到病因。不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怪病,根本找不到具體原因。”
“有一點應該可以肯定,與患者長期患有高血壓有關。”
“對,我也覺得與長期高血壓史有關。”
眾人紛紛發表意見。
現場集結的可是心胸外科的大部分頂尖專家,一個個學識淵博,見識多,臨床經驗豐富。
“出生就有高血壓病嗎?”
周燦覺得這個結論有點嚇人。
上次與家屬閒聊時,張啟連的妻子只告訴周燦,張啟連從小就存在血管疾病,在國內很難醫治。為了治病,這才遠赴日本留學。
既是為了學醫,也是為了治病。
“患者現在的情況很是危急,必須儘快排除障礙,推進手術。不如直接把家屬請過來共同參與會診。”
雪燕主任提議道。
她每次看到科室有這種急重症病人,就會特別焦慮。
也正是因為她有著這份強烈的責任心,科室的死亡率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心胸外科當前的死亡率,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位。
周燦在其中功不可沒,雪燕主任的強烈責任心同樣有很大功勞。
“我看挺好的,把家屬請過來,也方便大家當面詢問患者的過往病史。”
很快,家屬被請進了會診室。
平時醫生會診的時候,如果情況特殊,或者患者、家屬的身份比較尊貴,都有可能把家屬請進來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