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按壓患者腹部的多個部位。
當按到上腹部近右側的中間區域時,患者發出悶哼聲。
“痛,痛!”
她急忙帶著顫音喊道。
周燦並沒有就此停止壓痛試驗,而是繼續按壓周圍區域,患者皆無疼痛反應。
按完了後,他又轉回到剛才的壓痛區域,按壓的同時,閉上眼睛細細感受。
要不是看他一臉嚴肅,家屬真要以為這個醫生不正經,在吃他們女兒的豆腐。
“好了,她的病灶區域基本可以鎖定是小腸的空腸段。這也與消化道造影檢查的結果一致。十二指腸病變一般以炎症,潰瘍居多。迴腸除了容易出現炎症、潰瘍,還容易出血。唯有空腸段在臨床實踐中出現惡性疾病的機率最高。”
同為醫生的池醫生一聽周燦這麼說,立刻明白了幾分。
有時候,即便已經查出了患者的病因,但是告訴患者診斷結果時儘可能委婉一些。直接告訴患者,你得的是絕症,很容易讓患者的心理崩潰。
患者到醫院診治時,心情很多都是非常緊張。
這種情況下,更應考慮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醫生,我家閨女到底得的啥病啊?”
家屬一聽周燦的話不對頭,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可憐天下父母心。
對兒女的愛,就像對自己心尖上的肉一樣。
聽到女兒得的可能是重病,家屬的內心無比恐慌。
“現在還只是初步診斷,作不得數。你們也不要過於緊張,我看她現在的狀況還不錯,也就只有一個部位壓痛反應強烈,這是好事情。說明這個病就醫很及時,尚處於早期階段。”
周燦對家屬解釋道。
他現在終於明白廟裡的和尚為什麼老愛打禪語了。
有些事情直接告訴當事人,對方不一家能接受。讓對方自己去領悟,反而更具善意。
“池醫生,我建議給患者做一個剖腹探查。當然,如果可以的話,行探查術之前可以與家屬商量好,如果需要手術的話,到時候可以一起做了。能把患者的手術傷害降到最低。”
周燦接下來的提議,別說是家屬,就連池醫生都被嚇了一大跳。
剖腹探查屬於有創探查,只有面對一些危重、惡性型別的疾病才會做剖腹探查。
“做腸鏡不行嗎?”
池醫生嚴肅的問道。
“恐怕不行。如果腸鏡能夠查出來的話,她這個病因也就不難診斷了。我個人建議做剖腹探術。”周燦如此堅決的態度讓池醫生也變得鄭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