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屈曲,無法伸直,引起的原因絕不止一種。特別是這個孩子已經五歲了,整整五年多的時間,已經讓他的雙手畸形變得非常頑固。
肌肉攣縮、面板緊繃、血管與神經也早就適應了現在的屈曲狀態。
最核心的問題自然是患者的手指關節。
隨著年紀增長,骨關節的病變狀態沒能得到及時糾正,現在只會變得更加棘手。
萬萬沒想到尤主任給出的解決方案居然是截骨。
把手指掌骨截掉一段,以此來改善良掌、指屈曲的問題,只有實戰經驗極其豐富才能想得出來。
大約十幾分鍾後,尤主任透過微信把畫好的手術原理圖拍照發過來了。
周燦看過後,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種大膽破壞原骨骼,重新構建掌骨形態的方式讓他彷彿開啟了一扇新的視窗。
不得不佩服尤主任的腦洞大開。
最難的一個問題解決了,周燦也是個急性子,直接打電話給馨香婦幼醫院這邊的章主任。
“章主任,我是圖雅醫院的周燦,這麼晚了打擾您真不好意思。”
電話接通後,周燦自報家門。
“不打擾不打擾,反正我也沒睡,還在查資料。”
章主任對周燦極為客氣。
“是為了那個孩子的雙手畸形,矯正手術查資料嗎?”
周燦問道。
“嗯吶!這個孩子的雙手矯正手術,在你的幫助下,別的問題都解決了。現在就只剩最後一個問題,我還就不信了,一定要找出解決的辦法。”
章主任的情況其實是大多數中、小型醫院,一些努力拼搏、上進的醫生的真實寫照。
小、中型醫院因為技術力量較為薄弱,能請教的上級醫生更是少得可憐。遇到醫學上的難題,往往需要自己勤學習苦鑽研。透過查詢大量資料,以及歷史醫學成功案例來解決問題是最常用的辦法。
“關節的問題,我這裡已經找到解決的辦法啦!”
周燦笑著告訴章主任這個好訊息。
“真的嗎?快說說!”
章主任聽了後,十分激動。
周燦當即把手術思路大致說了一遍。不過他沒把尤主任畫的手術圖發給對方。
兩人所屬的醫院不同,這種高難度的病例治療技術,一般不會輕易外傳。
各醫院之間,甭管嘴上說得多好聽,要合作,要共贏,要相互交流,真正的核心技術,那是人家吃飯的傢伙,哪會真的隨便外傳呢?
如果有哪個年輕醫生真信了這套說辭,那就只能說明還是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