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率反映的實際上是一種轉化率,即由初期不穩定的使用者轉化為活躍使用者、穩定使用者、忠誠使用者的過程。
就像以前騰訊qq的新聞彈窗、優酷影片、逛b站、刷快手抖音、打遊戲,人們形成這種習慣,自然而然成為了忠實使用者,一天不看不玩就覺得少了點啥,有種這一天過的不完整的錯覺。
無論什麼產品,能把使用者留住的就是好產品,這證明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吸引使用者持續的使用。
就像的追讀資料為什麼在一眾資料中越發重要,因為這是衡量一本書潛力的重要指標。
比如某點,追讀高,才會有推薦,有推薦才會增加曝光度,有了曝光度有流量,會有更多人來看,最終形成正向迴圈。
否則即便凡人修仙傳,沒有曝光也是單機40多萬字才簽約,70萬字上架,後來更多讀者看到才柳暗明,大器晚成終成一部經典。
如果追讀想要高,作者總會想盡辦法來儘可能的“拉客”,或者靠斷章、或文筆、或人設、或劇情、或腦洞、或吊圖,總有核心賣點來拉扯住讀者的情緒,每天養成習慣都來看看.
遊戲也是如此,否則為什麼有七日簽到、一月累計簽到、首充連續三天獎勵而不是一次性全給你,也是這個道理,都是培養使用者行為習慣的手段。
來之前陳默查了下目前新聞類app相關資料。
一般來說,新增次日留存在40%,就已屬不易,一週留存能有20%就算表現不錯了。
按照正常的使用者習慣來說,一般使用者在體驗一款新的app,會在幾個時間點來考慮還要不要繼續體驗。
1分鐘、10分鐘、30分鐘,超過30分鐘使用者還在使用,那證明以後他大機率也會繼續使用這個產品。
所以說做一款產品,要考慮使用者在頭一個小時內的體驗,要上來就留住使用者,就像為什麼有所謂的黃金三章,甚至是黃金一章,甚至更往前,從書名到簡介就開始考慮怎麼吸引研究能抓住能量怎麼來。
市場經濟,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而今日頭條的資料是多少呢?新增次日留存率63%,七日留存率52%,半月留存46%。
都不用張一鳴進一步解釋,陳默從趨勢上能看出來使用者留存率趨勢是隨著時間流逝反而減緩的。
這與其他新聞類app常理的加速下滑背道而馳,這也就體現出今日頭條所蘊藏成功的潛力。
現在新聞類app依舊被傳統四大門戶所佔據,比如網易、搜狐、新浪、騰訊。
今日頭條app目前具有使用者註冊、登入、分類、文章列表、文章詳情、分享等等功能。
從功能上看跟其他幾家沒有太大的差別。
從內容規模來看,在分類和文章體量上更是遠遠不及對方。
隨後梁汝波開始講解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瀑布流和智慧推薦演算法。
瀑布流的形式讓使用者透過上劃永遠有新的新聞可以看,而智慧推薦演算法就是之前,他跟陳默當時商量的。
因此今日頭條app的使用者停留時長也是高於業內平均水平。
其他app都是人找新聞,而在今日頭條正好反過來,變成新聞找人。
“.而且我們還研發了一套完整的監控統計使用者行為的監測分析系統,可以透過文章完讀率(讀者完成閱讀的比例)、文章詳情頁停留時長等一系列指標,來投餵到我們的推薦演算法中來。
這樣就會造成使用者在今日頭條的時間越長,文章推薦的準確性就越高”
陳默瞅著張一鳴好奇道,“你們連記者都沒有,上面這些內容是哪來的.”
他說到這好像想起了什麼不堪回首的往事,“難不成你們也是從各大新聞網站上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