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阿弱還在世,必不會使我大楚淪落到這種地步……』
在巨大而奢華的宮廷內,楚王熊胥坐在殿內的地磚上,雙手捂著臉龐。
他此刻心中唸叨的『阿弱』,便是汝南君熊灝的乳名,畢竟這位賢良的邑君,據說幼年時身體虛弱,因此才有這樣的乳名。
平心而論,若是沒有齊王呂僖做對比,楚王熊胥也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只可惜這位明君,平生也做過錯誤的決定,而其中有兩件事,讓他今日愈發地耿耿於懷。
其一,就是他當年沒有鼎力支援汝南君熊灝的改革。
其二,便是他聽取了楚東貴族們的建議,逼死了汝南君熊灝。
“唉……”
楚王熊胥幽幽地嘆了口氣。
不得不說,他楚國如今的戰況的確是不佳,但說實話,這並非是熊胥最在意的。
此戰犧牲了近百萬的軍隊又如何?
要知道,楚國擁有的國民人口,那比其餘中原各國的國民加起來或許還要多,今日戰死百萬軍隊,明日楚國仍有能力再拉起一支百萬大軍。
人口,對於楚國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於,此戰中所暴露的種種隱患。
“魏公子姬潤……”
拾起丟在一旁的戰報,楚王熊胥皺緊了眉頭。
平心而論,被魏軍攻佔了相城、銍縣等城池,熊胥並不感到意外,畢竟魏國步兵的實力有目共睹。
但說實話,他起初並未太重視這股魏軍。
因為說到底,魏軍就算再強悍,但軍隊人數擺在那裡,單憑他五萬步兵,哦,最近又增添了五萬騎兵,這總共十萬魏軍,果真能對楚國造成多麼嚴重的威脅麼?
要知道,就算是失去了壽郢,甚至是失去大江以北的所有領土,楚國在南方仍然擁有著廣闊的土地。
楚國的縱深,那是其餘中原各國無法想象的,這就是楚國儘管正走在下坡路但仍被稱之為強國的底蘊,是某些彈丸小國所無法比擬的。
可出乎意料的是,最早協助齊王呂僖進攻楚國的那五萬魏國步兵,面對著楚國的人海戰術,兵力非但不減少,反而越打越多。
甚至於到了今時今日,魏軍單單步兵就有相近二十萬,比較最初的五萬兵力,居然整整增添了三倍。
這太邪乎了吧?
天底下哪有軍隊越打越多的道理?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魏軍那些比較原先多出來的兵力,居然是他們楚國計程車卒。
作為進攻楚國的外來軍隊,魏軍居然收編了三倍於他們的楚國軍隊,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投降了魏軍的楚國士卒,居然幫著外人攻打自己的國家。
天底下哪有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