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合常理
多少吃了點東西,有華州北軍提供的,也有自己身上帶著的乾糧,又休整了一個時辰,都是恢復了一些力氣。
在這個期間,鐵嶺衛的軍官們也是嘗試著去問問對方到底是什麼軍隊,什麼來頭,對方完全的優勢,又沒有在這個地方動手屠殺,說明事情還是值得商量,過去陪笑著說了幾句,對方的臉色倒也是正常,有什麼也就回答。
“華州”這個名字對於這些明軍來說是完全的陌生,還在那裡彼此的打聽是不是關內的某個地方,不過更多的他們也打聽不到什麼了。
畢竟來說大明的主體也是漢人,還是有個內部矛盾和你死我活的分別,不過戰陣之上那是絕對不會留手的,回答了幾個問題,士兵們也是開始不耐煩了,按照軍官的命令開始驅趕明軍朝來路走。
此時的邊牆防禦一片的空虛,甚至談不上什麼防禦,出去了七千多發財的人,留下來幾百老弱也就是頂天了,剩下的都是盼著軍兵搶奪回來的財物,跟著分潤享福的軍戶家人,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去了那邊有什麼危險。
唯一擔心的就是,有人把這麼多軍兵擅離邊牆的罪過報給遼鎮總兵,還有些商人在那裡一直在鼓動,說是你們等著好處吧,回來就可以發財了,那邊的值錢東西堆積如山,搶回來一點都可以過上許久。
路上來回要一天半夜的時間,軍兵們出發的第二天上午,很多商人們都是呆在自己的家中,若有人問為什麼,都說是養足了精神,等著晚上收貨。有些商人居住的宅院門口,也不知道是有什麼講究,還用白灰刷了幾個圓圈。
鐵嶺衛實際上也是一個小城池的規模,到了半夜,這城池也是要按照常規關閉城門,以防盜賊侵入,不過幾百名老弱分散在鐵嶺各處,守城門的人也就是十幾個,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什麼危險。
到了夜深打更的時候,在商人的宅院裡面不約而同的出來了不少人,大概是一百多個左右,看著打扮都是商人的手下夥計的打扮,這些人出門之後,彼此低聲的說了幾句,就是朝著城門的地方走了過去。
城門已經關上,守城計程車兵都是在那裡呼呼大睡,這些夥計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是開啟了城門,那些守門的都是被捆綁的結結實實。
也有打更和巡邏的過來問怎麼回事,卻有穿著守城的號衣的人睡眼惺忪的回答,天下太平,什麼事情也是沒有。問的人也就是隨口一問,接著自顧自回去睡覺了,誰也不會擔心,誰也不覺得會有什麼危險。
甚至在遼鎮,那些對關外和邊牆之外的流民有警惕的人,也不會覺得這個時候會有什麼危險,這個時代的戰役是不可能違背農業的生產規律,就和那些被俘虜的明軍軍官彼此議論的那樣,這些人怎麼在此時來動手,不怕耽誤了農忙和收成嗎?
養兵需要糧草,作戰需要糧草,行軍同樣是需要大批的補給,在這個農業社會里面,唯一會有些糧食盈餘的時候,就是在秋冬季節,這個季節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也是秋高馬肥的時候。
同樣的,遊牧民族這個時候對中原和南面進攻,一來是馬匹的狀態可以保證,二來是入關的搶掠,關內的民戶用來過冬的糧草儲備可以變成他們的給養,可以靠著掠奪不斷的朝著南邊進攻進攻。
但如果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戰爭會抽調大批的青壯勞力,田地主要是依靠這些人來耕種,沒有了田地,就會拋荒。
而且戰爭一般不會短期結束,如果是持續到秋收的時候,怕連秋收的時候也會耽誤,這樣一年的收成都是會荒廢,直接耽誤第二年的糧食收成,這樣的損傷對於國家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戰爭一般都是發生在秋天,遼鎮的戰備平時只是戒備那些小規模的衝突,只有到了秋天和冬天,遼鎮才是進入隨時作戰的狀態。
在所有人的心裡面,遼鎮的人在種地的時候,邊牆和長城之外的人不是在種地就是在放牧,大家都是在積蓄糧草和馬匹,誰會有時間作戰。遼鎮自從設軍鎮已經是有百年,這裡面就連婦孺也知曉兵事,都是知道春夏初秋無戰事,誰也想到會有一支軍隊,完全不顧及什麼常識的在這個時候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