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J其人對風水之說非常看重,勝不離川敗不離灣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還是來說說秦始皇是如何對金陵下狠手的,秦始皇當年橫掃六合,統一天下之後為了確保秦朝的萬世之基,就派方士四處探尋全國的天子龍脈。
據傳言講,秦始皇東巡,來到了當時尚不發達的金陵,身邊的術士告訴他金陵有天子之氣,恐怕會影響到秦朝根基,於是秦始皇便親自東巡,以真龍天子的身份來鎮壓尚埋於地的天子龍脈。
首先秦始皇派人破壞了金陵的方山,因為這個方山是一個傳國玉璽的形狀,秦始皇將方山挖斷,還在城內挖了一條河,以洩龍氣。
這條河後來成了金陵的標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
只不過即便是像秦始皇這樣的蓋世霸主也無法與天抗爭,雖然他破壞了金陵的風水,但是並沒有完全鎮住金陵的天子龍氣。
五百年不到的時間,金陵就出了一位姓孫的皇帝,但是卻沒有一統天下,後來凡是建都的王朝都不會成功。
這還是和秦始皇斷龍脈有很大的關係,後來的明朝一開始定都金陵,後面朱棣改遷燕京,燕京有一條龍脈入海,這才保住了大明王朝的幾百年江山。
關於燕京的龍脈傳說也很精彩,但是不能過多透露,你們懂得。
再說一點,炎夏一共有三條祖龍脈,南北中三條。
北龍根龍發脈西起崑崙山,向北延伸至祁連山,轉向大興安嶺,與長白山延伸至外境的白頭山,從而入海,長白山在清朝的時候是禁地,據說就是因為龍脈的關係,而且那裡面有很多家仙,現在去關外也還能聽到種種傳說。
黃帝陵墓就是修建在北龍之上,從古至今,沒人敢動黃帝陵。
而南龍的根龍發脈也是西起崑崙山,崑崙山是龍脈始祖這是毋庸置疑,只是南龍的走向不一樣。
南龍西起崑崙山進藏區,到東南越下海,南龍與琉球島玉山山脈所對應,南龍也曾被秦始皇破壞過,他曾派人到嶺南鑿山。
不過就算秦始皇四處破壞龍脈,但是氣數就是氣數,秦王朝不但沒有傳承萬世,反而早夭,這可能是因為秦始皇破壞而獲罪於天吧!
至於中龍,嘿嘿,不可多說,中龍同樣發脈於崑崙,穿過秦嶺,懷抱關中平原,母親河穿插而過。
是許多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地方,不過這條龍脈同樣歷經磨難,到今天基本上是不會再出天子了。
在炎夏有許多被破壞過的龍脈,破壞的方式不盡相同,而且牽涉較廣,這其中就有三大古都,大運河,南水北調等等。
篇幅有限,不在此贅述,感興趣的朋友以後我會慢慢講給你們聽。
言歸正傳,我一看這狗頭三角錐就知道這是葬龍釘,這屬於破壞風水的陣法,而且是用的金硝,這說明當年佈局這個人的身份十分尊貴。
金硝除了皇家,便只有一些奇人異士擁有,但是都少得可憐。
我爺爺給吳家點的穴正好就和葬龍釘一條線,天藏秘術說過:若以葬龍釘壞風水,其法甚多,若以天雷無妄局布之,其州府大旱,民不聊生。
這個局很厲害,這葬龍釘一共六根,又因為金硝的緣故,六根極陽的葬龍釘會徹底將龍脈釘死,這樣便會導致這個地方出現旱災。
山龍變火龍,水龍變旱龍。
我心裡突突跳個不停,難怪陽城縣這些年一直乾旱,原來是有人佈下了天雷無局,等等……我忽然想起來,歸龍湖據此應該只有三百米左右,也就是一百丈。
難道還不是葬龍釘,歸龍湖是百丈崖?